全国首批残疾人非遗工匠名单公布 瑞昌田先敏榜上有名

田先敏在制作竹编制品。 省残联供图

近年来,非遗,特别是传统工艺,依托面大量广、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等独特优势,在促进就业增收、助力精准扶贫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一大批残疾人提供了创业就业的空间。日前,文化和旅游部与中国残联联合发布了第一批残疾人参与非遗保护试点工作重点支持地区及项目名单、第一批试点支持的残疾人非遗工匠名单,记者通过梳理发现,我省九江市的瑞昌竹编传人田先敏登上了全国首批残疾人非遗工匠名单。

竹编传人获国家级殊荣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与中国残联联合发文推动残疾人参与非遗保护工作,第一批残疾人参与非遗保护试点工作重点支持地区及项目名单、第一批试点支持的残疾人非遗工匠名单公布。

昨日,经过梳理记者得知,江西省玉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南昌宣纸刺绣项目、瑞昌市南义竹编工艺厂的竹编项目,我省两个涉及非遗项目成功入选第一批残疾人参与非遗保护试点工作重点支持地区及项目名单。同时,瑞昌竹编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田先敏入围全国残疾人非遗工匠名单,全国仅28人入围。

投身竹编技艺五十余载

记者了解到,江西瑞昌竹编工艺历史久远,艺术风格独特,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竹编艺术制品享誉海内外。

田先敏自幼家境贫寒,10岁的一场变故导致右腿落下了腿疾。由于干不了农活,家人希望他能学一门手艺养活自己。瑞昌丰富的竹资源给了瑞昌竹编艺人无限的制作空间。1966年,年仅14岁的田先敏就到武宁拜师学艺,来回有30多公里的路程。3年后,他就学成出师。在家中编制的滕椅、箩筐,由于手艺好,每逢拿到集市上就被一抢而空。上世纪80年代初,田先敏便成立南义竹编厂。2002年以后,在田先敏的努力下,瑞昌竹编制品成功打入国际市场。2018年5月,田先敏入选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瑞昌竹编传承人。

非遗技艺带动扶贫就业

凭借精湛的竹编技艺和对竹编工艺热爱,如今,瑞昌竹编已成为江西瑞昌对外一张响亮的名片。田先敏制作的上百种竹编工艺品已远销意大利、英国、西班牙等国,他的竹编厂不仅教会许多残疾朋友学会竹编,带动其就业,还吸纳当地贫困家庭劳力务工,他研发的竹编工艺品多次参加省市及国家级竹编大展并屡次获奖。

近年来,江西省瑞昌市不断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的力度,助推非遗项目在促进群众就业增收、助力精准扶贫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一大批残疾人提供了创业就业的空间。2019年瑞昌市传统手工艺传习基地入选首批全国残疾人文化创意产业基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