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市拘留所: 运用“多诊疗法”化解矛盾纠纷

近年来,江西省九江市拘留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探索社会矛盾化解工作新路径,充分发挥拘留所教育感化职能和阵地作用,将被拘留人员情绪疏导与矛盾纠纷化解相结合,运用“多诊疗法”构建多元化、立体式的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机制,用真诚融化对抗,用真心化解矛盾,用真情感召良知。今年以来,九江市拘留所成功调处各类矛盾纠纷34起,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把脉问诊”找准矛盾焦点

“我们紧紧抓住被拘留人刚入所的黄金24小时,多途径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快速找准矛盾纠纷焦点,这也是成功化解矛盾纠纷的关键点。”九江市拘留所政委付杰说。

九江市拘留所坚持对新入所人员开展排查摸底和风险评估,充分利用刚入所时机,在“察言观色”中精准“把脉”,对新收拘人员逐一进行矛盾“过筛”,全面收集掌握其家庭背景、社会关系、矛盾根源、意愿诉求等情况并登记造册,及时发现存在矛盾纠纷隐患的重点对象,针对不同类型人员和违法行为特点,及时制定个性化的调解方案,由收拘岗转至管教岗,针对性开展化解引导工作。

同时,九江市拘留所积极推行“人性化”管教理念,关注被拘留人心理动态,从拉家常开始,用温暖语言化解对立情绪,拉近管教民警与被拘留人的距离,从而快速了解矛盾突发点、找准切入点。管教民警通过在生活上照顾、情感上宽慰,心理上安抚,让被拘留人释放怨气、怒气和懑气,争取赢得当事人的理解和支持,求得同理共情、同频共振。

“多方会诊”搭建调解桥梁

“爸,我错了,以后一定听话。” 11月27日,在九江市拘留所的矛盾化解室里,叶某含着泪与其父亲紧紧相拥在一起。不久前,长期混迹于社会、从小缺少母爱的叶某因吸食毒品被行政拘留10日并送入九江市拘留所执行,管教民警了解到叶某和父亲关系长期不和,其父一直未给其上户口、未办理身份证后,积极介入调解。

九江市拘留所民警化身“金牌调解员”,邀请九江共青团12355心理咨询中心的专业人员对叶某进行心理辅导,积极化解父女之间多年的误解和隔阂,并向户政部门、市妇联等相关单位了解为叶某补录身份信息所需的证据及办理程序,安排父女到司法鉴定机构做亲子鉴定,最终顺利为叶某办理了居民身份证,叶某在父亲陪伴下,当场写下了悔过保证书。

工作中,九江市拘留所注重针对当事人涉法涉诉特点,通过法律宣传、政策引导、心理疏导,融法、理、情于一体,帮助当事人打开心结,最大限度做到让被拘留人“带着纠纷进来,化解矛盾出去”。

同时,九江市拘留所先后与关工委、志警协会、禁毒志愿者协会、团市委、法院、司法局、街道等多个单位建立会商机制,充分利用各级综治部门的“网格员”、司法所的“人民调解员”、关工委的“五老同志”、妇联的“爱心妈妈”,各类协会的志愿者形成合力,对“疑难杂症”进行分类处理,“私人订制”个性化的矛盾化解措施,有效提高矛盾化解的针对性和成功率。

“对口送诊”巩固调解成果

邱某因家庭矛盾与妻子频繁争吵甚至发生肢体冲突,11月15日,邱某再次对妻子大打出手致其受伤,被行政拘留5日。本着“化解一起矛盾、温暖一个家庭”的教育挽救理念,九江市拘留所管教民警为邱某制定了详细的管理、帮扶及矛盾化解措施。然而,多次谈心谈话效果并不明显。

拘留期满邱某出所,但调解工作并未中断。九江市拘留所将邱某列为重点关注人员,并及时向属地综治中心转递工作提醒函,协调相关部门持续做好其出所后的管理工作。目前,邱某夫妻情感稳定可控。

为巩固调解成果,九江市拘留所建立了矛盾纠纷化解跟踪回访制度。成立矛盾化解工作专班,对已出所但仍存在安全风险的人员,做好定期回访;对拘留期满但仍存在较大安全风险的人员,则以转递工作提醒函的形式,及时将其基本情况向职能部门“送诊”,协调跟进做好后续管理工作,以最优的化解成本,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

此外,九江市拘留所还开设了矛盾化解工作室,与所辖区(县)的综治中心建立了矛盾调解工作协调机制,各区(县)综治中心分别指派2名有丰富工作经验的调解员参与到所内矛盾调解工作中,持续做好重点关注人员的跟踪稳控工作,着力形成“在所民警帮,出所有人管”的闭环管控机制。

今年以来,九江市拘留所先后向法院执行局、市关工委、情指中心、市委政法委、市信访局等相关部门转递工作提醒函43份,持续跟进稳控重点关注人员50余人,收到锦旗10面,感谢信6封,实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文/万泉君 刘立元)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