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天新闻丨江右时评:对“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坚决说不

为争名声、增政绩,忽视实际条件,钻营各类评选评优活动,打造与自身实际不符的地方“名片”;没有充分考虑群众实际需求,超规模建设鲜有收益的民生类项目;过度追求短期拉动效益、表面风光,盲目上马大型项目;片面追求“高人气”“高标准”,不计成本跟风大办各类活动、会议;在创牌子时注重做“表面文章”,耗费大量财政资金建设“面子工程”;斥巨资大建城市展览设施,使用率较低,维护成本很高,等等,都是“政绩工程”“面子工程”“新形象工程”的具体表现。

“政绩工程”“面子工程”“新形象工程”等问题,表面上属于项目建设、经济建设领域的问题,本质上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若不顾当地的发展需要以及实际条件,盲目追求政绩项目、面子工程,既有可能导致地方财政难以承压,造成“半拉子工程”,引发一系列经济纠纷与信访矛盾,也有可能造成财力、精力、人力浪费,引起群众反感,导致公信力受到负面影响。因此,集中纠治“政绩工程”“面子工程”“新形象工程”等问题,是营造真干事、干实事工作氛围的有力举措,也是纠正干部政绩观偏差,避免“钻空子”“走捷径”的有力举措。

从实际来看,敲响干部干事创业“警钟”,追根溯源、放长时限更具威慑力,也更具有解决力。每一个项目建设,通常是一个领导、一个专班进行统筹实施,还会有相关审批部门进行参与把关。在项目建成后,有可能会出现个别干部调岗、退休现象,进而滋生“搏一把”“钻空子”的想法。有的地方将排查年限倒推至八年前,有的地方则是倒推至近三年或近五年,既可以有效解决部分干部“调岗不追责”“退休不追责”的思想问题,也可以进一步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为当下杜绝类似问题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与事例支撑。

杜绝“政绩工程”“面子工程”等现象,还需把握当下、常抓不懈。首先,思想要拧紧。切实做好干部的思想教育与引导,解决好“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的问题,及时纠偏纠差,让干部始终保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精神状态与工作状态。其次,审批要严格。严把项目建设的“关口”,对于立项的必要性、可操作性进行深入论证,对立项所需的资金、人力等进行深入研判,确保资源用在“刀刃上”,成效出在“关键上”。再者,监督要全面。针对性做好对项目建设的前置监督,准确把握项目维护、运营中出现的问题,及时问责处理,形成震慑。(罗淇尹)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