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促干——主题教育引领乡村振兴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实践路径

今视频客户端讯 “以学促干”是主题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以学促干,关键在干;以学促干,推动高校大学生到农村去开展大学生“三下乡”志愿服活动,见世面、增知识、长才干、做贡献,从而引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创新。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服务于乡村振兴发展的背景

思想政治教育是引领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精神之源。高校作为立德树人的前沿阵地,逐渐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主要场域。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凭借其理论深度,鲜明特色及政治优势,也逐渐成为高校育人的生命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也必然是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育人目标,从中锻造一支高度与深度并具、力度与温度共存的思政工作过硬的人才队伍。尤其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开始朝着关注乡村发展的方向转型,一批批学农爱农、学农弘农的优质大学生人才走向乡村、扎根乡村,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青年大学生服务乡村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近十年来,江西省各高校大学生利用寒暑假走进全国各地,围绕党的创新理论学习示范培训、红色走读、科技兴农、劳动实践教育、关爱留守儿童等主题开展实践活动,指导老师帮助青年大学生们在党的创新理论示范培训中强理论、在红色走读中铸根魂、在社会实践中担使命增才干。

劳动教育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西泰豪动漫职业学院党委组织部组织青年大学生连续10多年到九江、萍乡、吉安等农村开展社会志愿服务实践活动。青年大学生在神山村的果园地里、庄稼地里进行劳动,感受到了庄稼人的不容易,一粒一饭来之不易,一布一丝来之不易;青年大学生们牢固树立了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体会到了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使同学们具备了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了良好的劳动习惯。

经过“三下乡”的青年大学生们都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要与党同呼吸、与祖国共命运、与江西共崛起、与学校共荣光。将实现个人成才梦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同频共振。

乡村振兴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路径

通过多年带领青年大学生到乡村去服务乡村振兴等开展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特别是学生党员返乡参加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笔者认为,乡村振兴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发力的路径有以下四点:

一是教学内容上挖掘思政元素。一方面是结合专业。课程是专业的组成要素,专业是课程的发力触点。高校思政课程要以学科建设和专业知识为基础框架,从具体某个专业的形成、发展、现状及趋势中挖掘思政元素,其中专业原理、学术成果、科研实践等均是思政元素的“灵感宝库”。另一方面是结合时事。新时代大学生要关注时事、追逐热点,要让学生参与到时事热点的探讨中来。乡村振兴战略、数字乡村建设、和美乡村建设等知识点,有利于学生了解和深入乡村,从而坚定信念、明确立场,实现育人与育才的统一。

二是教学方法上打造对分课堂。对分课堂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经过几年的发展现已与翻转、慕课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对分课堂强调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其出现和应用主要是为了弥补传统思政教学实践中教师“一言堂”的不足。通过援引理论、热点及案例分析,教师将讲授、讨论、实践、互动有机结合,既有精讲也有留白,给学生预留了自主学习、深化知识的时间和空间。对分课堂的出现推动了高校思政教学由知识教育向能力教育的转型,实现了知识和能力的双重迁移和复用。

三是教师队伍上提升教学水平。师资队伍建设要坚持外引内培,创先创优的原则,建设一支数量足、能力强、素质优的思政教学队伍,主要聚焦于乡村振兴背景下师资队伍的思政教学能力建设。思政培训要针对思政教师制定完整的培训体系,包括理论培训、实操实练和对口帮扶。教学实践要实行集中备课模式,即将新任职教师、骨干教师及经验丰富的教师协同起来,从试讲、示范、说课到评价,环环相扣,层层迭代,以打造背景清晰、主线明确、特色突出的思政课堂。

四是教学平台上丰富实践模式。乡村振兴背景下的高校思政教学不要局限于校园一隅,而是要走出校园,拓展实践。一方面广泛开展乡村实践活动。高校可组织学生到乡村实地参观、考察、调研,了解当地的经济、文化、社会等情况,与当地居民交流互动,探讨乡村振兴的实施路径。另一方面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高校可与当地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合作关系,由高校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持,企业和合作社则提供实践平台和资源支持,让学生在实习实训中悟原理、求真理、明事理。

除此之外,乡村振兴背景下高校思政教学改革实践还要明确两种关系。一是“一门课”和“一堂课”的关系。一方面,高校应构建系统完整的思政课程体系,反复研讨、反复打磨,由上及下,统筹全局;另一方面,每一堂思政课要讲得好、过得硬,让学生爱听爱学、听懂听会,由小及大、弥补缺漏。二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高校教师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引领者,要把方向、定主题、控节奏、解思路;学生是高校思政教学的参与者,要认真听、深入想、大胆问、敢于讲。师生交互“双向奔赴”,才能让改与学融合更紧、效果更实。

总之,乡村振兴背景下的高校思政教学改革实践要提高站位、更新理念,要找准着力点,打造一堂堂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大思政课,为乡村人才振兴蓄势赋能,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高校应有的贡献。(胡连芝   戴红永)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