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110”侠骨柔情写大爱

22

江西晨报网讯 (记者 周双萍 通讯员 龙雅琴)夫妻吵架,兄弟反戈,邻里矛盾,征地拆迁,交通事故,医疗纠纷……14年来,长得高大威猛的蒋建林,将绝大部分精气神都消耗在这些人称“婆婆妈妈”的事情上。这位萍乡市安源区丹江街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人民调解员,就像一艘乘风破浪的冲锋舟,冲在丹江街大街小巷田间地头,人送外号“丹江110”。在他“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调解下,一起起“剑拔弩张”的矛盾纠纷“风平浪静”,一对对视若仇人的夫妻、朋友、邻里重归于好,一户户打算老死不相往来的亲人重拾亲情,一桩桩眼看风云四起的群体事件消弭于无形之中……据统计,14年里,他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720余起,成功率达98%以上,为群众挽回损失2300余万元。

结缘人民调解14年

有人说:人民调解工作不就是和稀泥、做搅拌机、摆两面脸嘛。蒋建林认为并没这么简单:“这和稀泥得用真情去调和,做搅拌机得用事实来搅拌,摆两面脸更得用法律和道德为脸面。”

单从外表看,蒋建林像个五大三粗的硬汉,实际他心细如发,又天生一副热心肠,一看到别人闹矛盾就着急上火,恨不能飞扑上前“救火”;加上他平常喜欢看民生调解之类的文章和电视节目,常常借鉴其中的案例举一反三给人家讲道理、做工作,因此村民之间一旦出现矛盾纠纷,都心照不宣地打电话给他,请他主持公道。久而久之,他成为了人们公认的“润滑剂”“灭火器”,被推举为人民调解员。

▲现场调解

多年在矛盾纠纷中“打滚”,让蒋建林摸索总结出了一套独特的“葵花宝典”:要有一张微笑的脸,一颗真诚的心,一双敏锐的眼,两条勤快的腿,肚里还要有‘干货’;要深入现场掌握第一手资料,不偏听偏信某方;要向当事双方最信任、亲近、通情达理的人借力;不恃强凌弱,只要站得正,不怕得罪人;不能一味和颜悦色,人云亦云,有时也要略露“霸气”;让双方当事人“换位思考”……

蒋建林说的“干货”,就是指法律知识。只要有时间,他总是沉浸在各种法律法规读本和法制、调解类节目中,做到“心中有粮,战时不慌。”以保证自己在调解现场既能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又能结合具体事例娓娓道来,让人心服口服。

▲蒋建林在办公室钻研司法知识

2017年,蒋建林被萍乡市司法局、安源区司法局特聘为人民调解专家,同时,以他为名成立了安源区“老蒋调解工作室”。

在司法部2019年举行的“大排查、早调解、护稳定、迎国庆”专项活动中,蒋建林获得表现突出个人荣誉称号,成为萍乡市唯一获奖人选。

一腔热血无悔付出

这14年里,蒋建林骑着他的那辆两轮摩托车,在辖区内疾跑如飞,每月都要搭上200多元油费。他的手机里存放了两张卡,每月话费多达300多元,但他说:这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做人民调解员就是要尽量做到琐碎纠纷不出楼,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街道。

2019年4月9日,丹江街辖区内的某公司派出四名员工前往贵溪市施工,途中4人所乘车辆不幸被一辆大货车碰撞,导致发生三死一伤特大交通事故。其中有名死者正值壮年,家住五陂镇,家有两名小孩和母亲,因与公司在赔偿条件上难以达成共识,家属数次召集20多人堵住厂门口,严重影响该公司正常经营生产。

▲上户给居民做思想工作

按理事故发生在外地,死者家又不在丹江街管辖范围内,老蒋可以置之不理,但他没有置身度外,一次又一次赶往25公里外的死者家做调解工作,不记得吃了多少闭门羹,也不记得挨了多少白眼和讥讽。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他就去找死者家属家族中明事理的长者、本村的知名人士等有影响力和“正能量”的人一起坚持不懈地上门劝导,并将涉及双方的村委会干部、公司相关负责人接到“老蒋调解工作室”,“七请七进”共同协商解决办法。历时5个多月,终于妥善处理好了这起纠纷。

2019年9月6日,某公司在丹江街联星村7组夜间施工时,不慎误将刘氏家族的两座祖坟填埋。填埋祖坟,在当地这可是犯了大忌。第二天,100多名群情激昂的刘姓人欲前往工地阻拦施工。蒋建林深知民事纠纷与刑事案件仅是一念之差,一步之遥,如不及时化解,矛盾瞬间就会激化,后果不堪设想。他费尽口舌,嗓子都讲得冒了烟,才将领头人请到村委会。他一边与村干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陈述事情利害,理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一边与某公司紧急协商派人寻找被填埋的祖坟,并妥善安置。最终,双方达成谅解协议,握手言和。

▲现场调解

周某和陈某是相识多年的好朋友。去年6月,陈某在帮周某家搭建屋顶的棚子时,不慎从二楼摔落当场身亡。被吓坏的周某慌乱中直接将陈某的遗体送往殡仪馆后,才通知陈某家人。陈某家人对周某的处置十分不满,纠集100多人到周某家讨要说法。蒋建林先从双方多年结下的深厚友情谈起,谈到人心都是肉长的,周某对好朋友的猝死也十分悲伤。在陈某意外身亡这件事上,周某并没有主观故意因素,让双方尽量冷静下来,各自站在对方角度考虑问题。同时针对双方在赔偿额上的争执,蒋建林多次开展外围调查,彻底摸清周某的账务状况,在周某能力许可范围内,拟定分期支付赔偿款时间,最终使得双方都接受了他的调解方案。

11

侠骨柔情写大爱

身为丹江街巡防队队长的蒋建林是丹江街孩子们心目中可敬的“马路天使”。

▲蒋建林护送学生过马路

丹江街联星小学校门口有很多弯弯绕绕的乡村小路,川流不息的车辆给孩子们带来极大安全隐患。蒋建林每天早上7点就从家里出发,风雨无阻地守护在路口,维护交通秩序,一直到上课铃响起才离开。下午四点半,孩子们放学时,他又雷打不动地出现在校门口。这一守护就是整整14年,他也成了孩子和家长心目中的“守护神”。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蒋建林每天工作时间长达10小时以上,几乎天天早上6点半就出门。他有个妹妹定居在香港,他自费让妹妹从香港买来口罩,放在摩托车后备箱里,边巡逻边喊话,沿途提醒过往行人注意加强防护,看见路上有没戴口罩的村民和居民,他赶紧下车递过口罩,嘱咐做好防护措施。

▲蒋建林(左二)日常巡逻

丹江街司法所所长杨辉提起蒋建林总是赞不绝口,“他主持的调解,没有发生一起起诉、民转刑、群体性事件,成为创新社会管理的‘稳压器’、化解矛盾纠纷的‘减压阀’、构建和谐干群关系的‘连心桥’。”

“只要在调解过程中,兼顾法理情,老百姓就会买账,就会认可你这人。自己虽然多费了口舌,但却能减少很多悲剧的发生,哪怕吃再多的苦,受再大的委屈,都值得!这辈子,我干定这工作了。”蒋建林说这话时,目光坚定又执着,话语中透着柔情与激情。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