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以DeepSeek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就像开了挂一样横扫各领域。DeepSeek接入政务系统,“AI公务员”相继登场;国内首个AI儿科医生上岗,辅助专家完成疑难病例的多学科会诊......
AI的风还搅动了教育界。“第一批用DeepSeek赶作业的小学生出现了”、“大学生论文里充满了AI味”等话题引发热议 。小学生作文用DeepSeek一键生成,几万字的论文2小时就能搞定,“AI让学生失能”的论调引发不少担忧。
AI让学生失能?这个锅AI可不背。AI只是工具,思想才是核心。不管是ChatGTP还是DeepSeek,想让它们发挥什么样的价值,取决于如何去使用它。现在网络如此发达,如果有学生想投机取巧抄答案,即便没有这些AI工具,也有的是其他方法。对于那些独立思考、善用工具的学生来说,AI可以帮助自己完成查资料、排版、检查语法错误等基础性内容,甚至拓展知识边界、激发创作灵感,从而培养自己的创新和探索精神。从这个角度来说,AI不是作弊神器,而是开拓思维的助推器。
科技的进步是无法阻挡的,别把失能的锅甩给AI。我们讨论的重点,不应该是AI会不会让学生失能,而是如何用AI给学生赋能。AI出手,教育方式该“deepseek”一下。为什么作业可以用AI轻松完成?为什么论文可以用DeepSeek一键生成?当AI引发教育焦虑,恰恰说明传统的教育模式真的过时了 。很多学生作业强调的是机械重复,追求的是标准答案。大学生论文成了流水线作品,很难说有多大的学术价值。没有自主思考能力的AI,尤其擅长处理此类规则明确的重复性任务。这恰恰说明,那些机械化、指标化的作业,是时候取消了。AI的运用,让应试教育的弊端再次凸显,教育的核心是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激发更多的创造力,而不是获取标准答案。去年教育部提出,2030年前在中小学基本普及人工智能教育。北京、南京等多地中小学已经抢先行动,引导学生利用人工智能开展自主探究,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学,让教师更加创造性地教。前不久,浙大“满血版” DeepSeek 上线免费使用,全国 829 所高校开放共享。
技术的本质,是让人类自由地做自己。AI会不会让学生失能,这不是关于AI的问题,而是关于我们的问题。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