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现场(文颖 摄)
12月25日,江西省政府新闻办、省人社厅联合召开“回顾十三五 展望十四五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系列发布会第九场:江西人社工作成就新闻发布会。省人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肖国军发布和介绍有关情况。省人社厅规划财务处处长熊国庆,省人社厅农民工工作处处长罗词炎,省社会保险管理中心副主任杨志俊,省劳动就业服务管理局局长谢小贵出席发布会并答记者问。省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副处长徐承主持新闻发布会。
新华社记者(文颖 摄)
新华社记者: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请介绍一下我省在“十三五”期间对重点群体就业方面的做法和成效?
省劳动就业服务管理局局长谢小贵(文颖 摄)
谢小贵:就业是民生之本。人社部门始终把促进重点群体就业放在最突出的位置,让劳动者端稳饭碗,兜牢民生底线。
一是多举措促高校毕业生就业。持续推进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青年见习计划和“三支一扶”招募计划,实施能力提升、创业引领、校园精准服务、就业帮扶、权益保护五大行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十三五”期间,我省共实名登记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30.1万人,开展就业见习3.9万人,“三支一扶”招募大学生10471人,为17.04万名困难高校毕业生发放一次性求职补贴1.7亿元。特别是在疫情期间,人社部门专门开发用于招聘高校毕业生的基层公共服务专岗3000个,解决高校毕业生受疫情影响就业难问题。
二是多渠道帮助农民工就业。坚持省内就业与省外输出并重,一方面,积极拓宽外出就业渠道,加大劳务协作力度,强化跟踪对接服务,有序组织劳务输出;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全面落实援企稳岗政策,落实创业扶持政策,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健全完善公益性岗位管理体系,吸纳更多返乡农民工就业。截至11月底,全省农村转移劳动力约787万人,其中跨省转移劳动力超过500万人。针对贫困劳动力,持续推进“6+1”就业扶贫模式,全省贫困劳动力总量171.7万人,已就业务工130.9万人,占比76.2%,较去年底增加13.2万人,保持稳中有增。
三是多方位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五年来,我们千方百计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持续开展就业援助活动,通过组织专场招聘会、发放失业保险金和失业补助金、社保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开展职业培训等举措,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累计实现就业困难人员就业27.8万人,“零就业”家庭始终保持动态清零,累计为16.59万人发放失业保险金10.8亿元,为4.8万人发放失业补助金1.21亿元,发放社保补贴15.52亿元,发放公益性岗位补贴24.46亿元。为保障化解钢铁煤炭行业过剩产能目标顺利完成,采取“五个一批”办法,4.74万名化解过剩产能职工得到妥善安置;稳步推进退捕渔民安置保障工作,实施“1131”计划,退捕渔民实现转产就业5.1万人,占比达到98%;大力开展就业援助,累计开发公益性岗位24.49万个用于托底安置就业困难人员。
江南都市报记者(文颖 摄)
江南都市报记者:为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活力,先后实施了阶段性降低社保费率、减免社保费等一系列政策,请问这项政策目前进展情况和成效如何?
省社会保险管理中心副主任杨志俊(文颖 摄)
杨志俊:为进一步减轻企业社保缴费负担,2015年至2019年,我省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先后六次进行社保降费。其中,2015年至2018年先后五次降低或阶段性降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费率。2019年实施综合性降低社会保险费率政策,减轻企业负担93.36亿元。
2020年以来,为降低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出台了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政策。主要是“免、减、缓”三项措施:“免”,从今年2月起至12月,免征中小企业、按单位方式参保的个体工商户企业养老、工伤、失业三项社会保险当期单位应缴费部分;“减”,减半征收大型企业等其他参保单位(不含机关事业单位)2-6月份三项社会保险当期单位应缴部分;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工伤保险费率政策实施期限延长至2021年4月30日;“缓”,对享受减免政策后仍无力为职工缴纳三项社会保险费的参保企业,可延期或缓缴至2020年12月底,缓缴期间免征滞纳金和利息。
2020年1-11月,两项政策全省累计减轻企业和个人社保负担225.49亿元。其中,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减负199.64亿元(降费87.51亿元、减免112.13亿元)、工伤保险减负9.37亿元、失业保险减负16.48亿元。政策实施的积极成效持续显现,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作出贡献。特别是疫情期间,我们实行免申报办理,企业无须跑腿即可享受,赢得企业点赞,企业获得感强。
江西日报记者(文颖 摄)
江西日报记者: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请详细介绍一下“十三五”期间人社扶贫的做法和成效?
省人社厅农民工工作处处长罗词炎(文颖 摄)
罗词炎: 2016年以来,我们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履职担当,全力推进就业、社保、技能、人才四大领域专项扶贫,助力我省脱贫攻坚。
一是就业扶贫促增收。“一人就业,全家脱贫”。我们全面推进全国有影响的“6+1”就业扶贫模式,共建立扶贫车间2885个,吸纳2.68万名贫困劳动力就业,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贫困劳动力就业17.32万人,跨省劳务输出就业50.6万人,就业补助资金支持扶贫13.7亿元。
二是社保扶贫兜住底。“决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我们兜牢民生底线,率先在全国建立了贫困人员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财政代缴制度,并延续至“十四五”期末,大力推进“助保贷款”接续社保,实现了贫困人员应保尽保。到目前,全省符合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条件的292.33万贫困人员全部参保,86.35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全部发放到位。累计为贫困人员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8.06亿元,办理“助保贷款”14133人次,发放贷款4.77亿元,贴息1760万元,办理退休6104人。
三是技能扶贫长本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实施技能扶贫专项行动,开展技能脱贫千校行动,引导贫困家庭免费就读技工院校,享受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补贴政策。累计招收14525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入读技工院校,资助包括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在内的学生助学金1.89亿元、免除学费7.93亿元;累计开展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培训25.51万人次,发放就业资金8123.45万元,专账资金3144万元。
四是人才扶贫助智力。扶贫更要扶智。我们大力实施“三支一扶”计划,累计为乡镇基层招募高校毕业生10471人。放宽艰苦边远地区县乡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条件,合理设置岗位条件,鼓励引导优秀人才到基层事业单位干事创业。实施评选高层次人才和专家向贫困地区倾斜,专家组团服务基层。共有4人入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人入选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组织60余批专家共500余人次服务贫困地区。
江西卫视记者(文颖 摄)
江西卫视记者:请问人社部门在“十四五”期间有什么新的规划和举措?
省人社厅规划财务处处长熊国庆(文颖 摄)
熊国庆: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目前,我们正在编制全省人社“十四五”规划,初步有以下方面的考虑:
一是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全面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持续推动多渠道灵活就业,鼓励个体经营,增加非全日制就业机会,支持发展新就业形态。培育扶持经济社会吸纳就业能力,完善更加积极的创业担保贷款政策,促进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和一线岗位就业。强化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和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建设一批有规模、有影响力、有辐射力的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
二是建立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构建基本养老保险、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将更多的人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中来。根据国家统一部署,渐进式延迟职工退休年龄,相应逐步提高领取基本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建立待遇水平动态增长机制,落实职工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构建全民共有共享共建共谋的发展新格局。
三是推进人才队伍高质量发展。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围绕全省重大战略和重点产业,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以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为重点,健全高质量人才培养链和供应链,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全面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实施“人才强基引领行动”,为推进全省高质量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四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着力增加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推动更多低收入者进入中等收入行列。健全新就业形态下的劳动权益保障机制,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加大“智慧仲裁”信息系统推广运用力度,提升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效能。深化劳动保障守法诚信制度建设,规范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社会公布、欠薪“黑名单”管理,探索新就业形态劳动保障权益维护机制。
五是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和质量。全面推进人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积极探索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的政务服务和居民服务“一卡通”江西模式,加快推进人社服务一网通办、全程网办、全省通办、跨省通办,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探索开展“免申请、主动办”新服务,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加方便快捷、更加满意的人社公共服务。
徐承:由于时间关系,答记者问就到这里。谢谢各位记者朋友,谢谢肖厅长,谢谢各位发布人。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