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讯(记者 龚珏)10月17日是我国第七个扶贫日,这一天,在北京举行的全国脱贫攻坚奖表彰大会上,修水县马坳镇黄溪村党总支书记徐万年成为了创新奖的获奖人之一。
“勤于钻研、勇于探索”正是徐万年12年贯彻始终的总结。
时间回到1996年,那时全民下海成了风潮,在乡镇做了3年副乡长,4年区企办主任的徐万年也成为那股浪潮中聚集的一滴水珠,奔赴其中,决定辞职下海经商。
凭着自身的养殖技术,徐万年所创立的万年养殖公司成了有名的民营企业,年收入过百万的他已成为当时民营企业家中的佼佼者。
话分两头,那时的黄溪村却是另一番景象。
“有女莫嫁王背塅,一口栗子满口钻,进出村子脚走软,肩担背磨度时光”是当时流传的谚语。从中不难看出,昔日的黄溪村有着多么根深蒂固的贫困。
在2015年,黄溪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有66户227人,贫困率达7%。
2008年10月,黄溪村的换届选举工作却迟迟没有完成,究其因,是马坳镇党委政府负责人和村民纷纷找到原村支书徐万年,希望请他再度出山。
徐万年回忆起当初艰难的决定仍觉无悔,他告诉记者,起初自己是拒绝回去的,因为知道农村工作困难,而自己又有企业需要管理。
但一拨又一拨的村民来到他家,徐万年心动了:“一个人过得再好也没用,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面对在水深火热中挣扎的村民,徐万年决心放下蒸蒸日上的企业,重新出山回村做书记。他不会想到,这个书记一做就是12年。
月底徐万年回村上任,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全体党员承诺,当书记不要工资,三年要改变黄溪。
“不拿工资、不拿补贴、不拿费用。”徐万年承诺的同时也告诉村民,一定要改变思想,只有这样才能在三至五年内把村里变个样。
管理一个村就像管理一个企业,经济有实力,农民有收入,才能有更快的发展。“解决黄溪贫困落后的面貌关键在于让农民富起来。”办企业多年的徐万年深知这个道理。
为了发挥土地的经济效应,徐万年把各村小组的集体土地进行“确权、确股、不确地”形式创新,以组为单位进行土地流转,实行集约化大户承包制。
他带领村干部挨家挨户征询意见,召开党员组长会,提出通过五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农业产业化、土地园林化、耕作机械化、住房城镇化、农民工人化”的发展目标。经反复论证和征求意见,决定改田种桑。
由此,黄溪村形成蚕桑等五大主导农业产业,先后建立五个专业生产合作社,采用“基地+股份+农户+公司”模式,全村发展无公害蔬菜200亩、花卉苗木300亩、茶叶500亩、有机葡萄60亩,年创收1800余万元。
今年58岁的陈小寒告诉记者,现在有了技术,一年能收12批蚕桑,最多16批,以前就是2批一年。每斤蚕丝能卖到250元,大大提高了收入。
“2020年10月28日,听说前几天徐书记在北京领奖,心情十分激动,他是我们的骄傲,他对我们的承诺都已兑现了……”
这是村民陈金玉随身携带的记事本里的话。
12年来,在徐万年的带领下,2019年村民人均纯收入突破2万元,黄溪村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余元,63户贫困户如期脱贫。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