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数字政府建设不断推进,多地创新推出各类便民服务二维码,以“数治”赋能“善治”,提升治理效能。老百姓在生活生产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扫一扫相关的二维码,就能足不出户,及时把问题反馈给相关部门,得到他们的帮助解决。但如果相关部门不加强对二维码的监管,便民“扫一扫”就可能扫出广告、扫出病毒,给老百姓添堵、添乱。
近日,半月谈记者发现,一些不法之徒看到便民服务二维码容易获得老百姓的信任,交互多,使用频率高,于是把黑手伸向了便民服务二维码。有的对便民服务二维码进行掉包替换,居民扫一扫,扫出来的却是广告链接;有的不法分子将病毒、木马程序等下载地址编入二维码,用户扫码后,手机里的通讯录、银行卡号等信息极易泄露,给扫码群众的财产安全带来很大的隐患。
便民服务二维码,一头连着普通群众,一头连着政府相关部门。如果被不法分子所利用,这既影响群众诉求的上传、困难问题的反馈,进而影响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彻底解决,而且还可能给群众的财产乃至人身安全蒙受损失,让越来越多的群众对便民服务二维码避而远之,影响群众的生活、影响相关部门的为民服务工作落地落实。各地各部门一定要管好本部门的便民服务二维码,不给不法分子以空子可钻。
不让便民二维码“扫一扫”扫出广告,让老百姓扫得放心、扫得安心,这一方面需要相关部门加强本部门便民服务二维码的宣传和监管,提高普通老百姓鉴别真假便民服务二维码的能力;另一方面需要有关部门加强技术创新,建立二维码安全认证和防伪溯源技术体系,实现二维码生成、运行全过程管理,防堵数据安全漏洞。此外,也要强化震慑。对把黑手伸向便民服务二维码的不法分子,要发现一起、惩治一起,以此震慑犯罪分子,让他们不敢打便民服务二维码的主意。(江文)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