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栋栋新居建成,墩底村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示范村。
胡昌鸿因一次意外失去了左手,在扶贫队员的帮扶下积极发展养鸭产业,如今每年有六万元以上收入。
村里的图书馆丰富了村民文化生活。
村里移风易俗举办集体婚礼。
“如果不是驻村第一书记的帮扶,我现在还只能维持温饱。”4月15日,上饶广信区清水乡墩底村贫困户胡昌鸿正忙着将鸭蛋装筐,现在他每年养鸭5000多只,一年收入超过6万元。胡昌鸿28岁时因一次意外失去了左手,加上后来养牛失败,一度失去了摆脱贫困的信心。帮扶干部了解情况后,积极帮他转换思路,引导他养殖肉鸭和蛋鸭,并提供技术支持,帮助开拓销售渠道。
在墩底村,像胡昌鸿一样,许多贫困户抛弃“等、靠、要”思想,由过去“要我脱贫”变为“我要脱贫”。
墩底村地处国家级灵山风景名胜区脚下,系“十三五”贫困村,辖23个村民小组、1004户、4320人,这里基础设施落后,此前村集体收入几乎为零。
2015年,广信区委宣传部结对帮扶墩底村。4年来,墩底村党支部在驻村第一书记和村党支部书记的带领下,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的旗帜作用,找准基层党建和脱贫攻坚的结合点,在扶智扶志扶勤扶德方面做有益尝试,着力激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为精准扶贫补齐精神“短板”。
目前,占地72亩总装机1.74兆瓦的光伏电站在墩底村建成发电,每年为贫困户增收2000元。2019年村集体收入超过18万元,蔬菜、水果、养殖等产业蓬勃发展。村里还建成了文化礼堂、村史馆。如今的墩底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显著提高,全村呈现出乡村拂新风、产业成风景、人人争先进、发展日日新的良好势头。本报记者 朱文标 摄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