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年味的地方都是家

送暖心红包、工作岗位;安排年夜饭、家属慰问金;派发美食卡券、景区门票……春节前这段时间,许多工作人员比往年更忙。“就地过年”倡议发出后,有序引导上亿外出农民工留在当地、安顿他们过好春节,成了许多人的牵挂。

百节年为首。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它不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中华民族众多岁时民俗中,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节日。在今年举办的线上“欢乐春节”中,就有体现中华文化内涵的民俗和非遗活动,而各地众多文化惠民活动,还把节日的气氛烘托尤为热烈。这让很多就地过年的人们,感受到一样的喜庆热闹,一样的乡情味道,一样的文化传承,让有年味的地方都有了“家”的体验。

就地过年,一样的喜庆热闹。过年,呈现着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传承和美好精神的期盼。在春节遇上疫情的当下,各地在积极做好疫情防控同时,更注重营造喜气洋洋的春节景象。既有鲜花+景观造型烘托节日氛围,也有运用声光电等科技手段,突出夜景的营造,形成了交相辉映、流光溢彩的昼夜城市景观。尤其是,很多地方依托当地老字号、非遗文化、传统技艺体验等业态,开设美食市集、文化文创市集和鲜花市集等特色暖心市集,让我们在春节期间可看、可吃、可玩、可体验,切身感受节日习俗就在身边。

就地过年,一样的乡情味道。春节年味,是团圆,也是对“舌尖上的乡味”的向往。与家人相聚的执念,因网络上的互动,不回家,也能团圆。云拜年、云约会、云干杯,亲情千里一线牵,万水千山若比邻,视频聊天消解乡愁,消解对家人家乡的思念,成为了“新式”团圆方式。而在异地的“家”过年,不管是天南海北的口味,还是对家乡特产的思念,网上年货节聚集了全国各地美食,让“吃货”梦想都能通过网购来解决。特别是,各地商家提供不同口味的“年夜饭”半成品,推出“外卖年夜饭”套餐,满足各有所好的味蕾,让他乡如故里,异地有温度,同样感受到如家乡般的温暖。

就地过年,一样的文化传承。中华民族有世界上最多元的文化,南腔北调的语言代表的地域文化没有任何隔阂,反而造就了各有特色的同行者。为了迎接今年不一样的春节,各地都准备了丰富多彩的新春文旅活动,“旅游年货”陪伴就地过年的人们度过一个热闹、别样的新年,而各类文博场馆还推出了云逛展、图书外卖、线上读书会等文化体验活动,影剧院、公园、体育场等文化场所也有很多新春惠民活动,给群众端上了一道道“文化大餐”。无处不在的春节文化气息,内涵丰富,精彩纷呈,让就地过年过得有滋有味。

“牛”转乾坤过大年,醇厚年味情意浓。在这个特殊的春节里,我们只要安放好乡情,找好情感慰藉,细心品味属于自己的年味,就能过得很“牛”!(陶武宁)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