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壮年到暮年,他用一生探索宇宙的奥秘。
为了实现观天望宇的梦想,他放弃高薪毅然回国,带领团队克服了无数技术难关,铸就了独一无二、世界领先的超级工程——“中国天眼”。
病重期间,他依然坚持回到施工现场。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天眼’如果有一点瑕疵,我们对不起国家。”
他就是我国著名天文学家,FAST工程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南仁东。
六年前的今天——2017年9月15日,“中国天眼”启用将满一年时,72岁的南仁东与世长辞。
01
十余年来,他跋涉在大山深处
为“中国天眼”选址
“中国天眼”建成之前,美国的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曾长期称霸“世界望远镜界”。上世纪90年代,中国老一辈科学家在美国参观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时,南仁东萌生了要建造中国自己的大型射电望远镜的构想。
1994年,南仁东提出利用贵州喀斯特洼地,建造一个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取名为“FAST”,也就是“快”,蕴含着“追赶”“跨越”“领先”之意。
对这一想法,当时几乎所有专家都不看好:选址、论证、立项、建设,哪一步都不易。技术和工程上的巨大难度,让许多发达国家都望而却步。
为了给这个理想中的“巨无霸”找到合适的“家”,南仁东带着300多幅卫星遥感图,跋涉在中国西南的大山里。有一次,瓢泼大雨,山洪裹着砂石,连树都能冲走,在外勘探的南仁东靠着救心丸爬回垭口。
这样的艰险,在选址的十余年里,时刻伴随着南仁东,他说,“找不到合适的洼地,我这一辈子死不瞑目!”
△FAST选址期间的南仁东
最终,在近400个备选洼地里,南仁东选中了条件最适宜的大窝凼。2007年,FAST作为“十一五”重大科学装置,正式被国家批准立项。2011年3月,村民搬迁完毕,FAST工程正式动工建设。
时任“中国天眼”工程副总工程师的李菂曾回忆,从开工前到竣工,他们都住在临时板房里,板房内没有洗手间和洗澡间。贵州的冬天又湿又冷,经常是从外面洗澡回到住处,头发上就会结一层硬硬的冰碴儿。
△南仁东在施工现场与工程技术人员讨论
正是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中,南仁东带领团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在经历近百次失败后,他们研制出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钢索,建成世界上跨度最大、精度最高的索网结构。
△近观“中国天眼”
02
“‘中国天眼’如果有一点瑕疵
我们对不起国家”
南仁东把生命中近三分之一的时光都奉献给了“中国天眼”。
2015年,也就是FAST项目后期,70岁的南仁东被确诊肺癌晚期。手术结束后三个多月,他放心不下,忍着病痛返回施工现场。由于声带受损,那时南仁东的声音已经变得非常沙哑,说话要靠着气往上顶。
他在接受采访时,几乎用尽全身力气般吐出一字一句:“回首往事,有苦有甜。挫折的时候,你肯定特别沮丧苦恼。怎么办,最后靠大家的努力,克服困难匍匐前行。FAST是一大群人的拼搏和努力,不是我个人,我们甚至于说这是一代人的努力……‘中国天眼’如果有一点瑕疵,我们对不起国家。”
2016年,“中国天眼”落成启用,这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
在落成典礼的前一天下午,已经被病魔折磨得十分虚弱的南仁东坚持从北京飞到贵州前往FAST基地。那是他第一次看到,这个“望天巨眼”完全建成后的模样。那是他耗费了整整22年心血,终于在祖国西南的崇山峻岭中,为中国打开的“天眼”。
2017年9月15日,南仁东因肺癌突然恶化,永远地闭上了他仰望星空、探索宇宙的眼睛。他留给世人的只是一句“丧事从简,不举行追悼仪式”的简短遗愿。
在南仁东去世前三天,李菂曾给他发了一封邮件,报告当时还在调试期间的“中国天眼”已经成为国际天文学界的“新秀”,它探测到6个优质脉冲星候选体,并获得国际认证。
邮件发送过去了,南老师却没有回复,后来李菂得知,当时南仁东已经住进急诊病房,后抢救无效逝世。
直到现在,李菂也不确定南老师是否看到了这封邮件,但他坚信,“南老师会为他后半生的工作而自豪,对自己推动建设的设备有充分的信心”。
03
“中国天眼”向宇宙深处进发
2017年10月10日,在南仁东离世不到一个月,“中国天眼”首次发现脉冲星。2018年10月15日,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宣布,将国际永久编号为79694的小行星正式命名为“南仁东星”。
为了弥补南老生前没能亲眼见证这一时刻的遗憾,FAST团队向宇宙中的“南仁东星”送出了一件特殊的礼物——一段声音,来自于距离地球1.6万光年之外的一颗星,是“中国天眼”建成之后,第一次收到的脉冲星的信号。
2019年9月,南仁东被授予“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
如今,“中国天眼”成果频出,不断拓展人类观测宇宙的视野极限。
截至目前,FAST发现的新脉冲星数量已超过800颗,这一数量是自其投入运行以来,同期国外同类型观测设备脉冲星发现总数的三倍以上。
今年6月,FAST传出重磅消息,科研人员利用FAST探测到宇宙中神秘的纳赫兹引力波存在的关键性证据,标志着我国纳赫兹引力波探测和研究同步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7月,国际科学期刊《自然》杂志发表了围绕“中国天眼”的最新科研成果。我国科学家领导的国际合作团队此前利用“中国天眼”发现,著名微类星体GRS1915+105的黑洞存在亚秒级低频射电准周期振荡现象,这是国际首次在射电波段观测到黑洞“脉搏”。
一眼望穿百亿光年,洞见宇宙尽头,“中国天眼”用一次又一次的世界级发现,为我们带来宇宙级的浪漫,也为我国射电天文学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南仁东生前说过,“人类之所以脱颖而出,就是因为有一种对未知的探索精神”。他用22年的信念和热情,让中国睁开了天文学界的“天眼”,而他却永远闭上了双眼。南仁东先生化作天上的一颗星,用闪烁的光芒引领着中国天文学家们,继续探索宇宙最深处的奥秘。
今天,请再一次仰望星空,致敬南仁东先生!
(央视新闻)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