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不少家长、学生和网民反映中小学校课间10分钟学生活动受限制,比如“都待在教室”或“限制在教室门口活动”,“连楼道都不可以去”。据央广网此前消息,山西晋中还有一名老师发视频吐槽“课间圈养”现象,称七成学生课间不出教室,即使是20分钟的大课间。(11月1日 澎湃新闻)
在笔者的记忆中,课间十分钟是学生一天学习中最幸福、快乐的时光。“叮铃铃……”,下课铃声响起,同学们飞快地冲出教室,“躲猫猫”、“跳皮筋”、“踢毽子”、“丢手绢”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活动;冬天的时候同学们一起堆雪人、打雪仗。虽然十分钟很短暂,但丝毫不影响同学玩耍的兴致,课间的校园里更是充满了欢声笑语。
但是,今天的部分校园却是:“学校课间禁止学生到楼下操场、篮球场或乒乓球场自由活动”、“不可以去操场,最近连楼道都不可以去”。有学校回应“课间10分钟时间比较短,学生主要用于喝水、上洗手间、调整状态,不建议学生进行跑步等剧烈运动。” 但引人深思的是,过去的学生课间能够玩得不亦乐乎,上课也能聚精会神、专心听讲,今天的学生怎么就不能呢?
诚然,今天的学生学业压力很大,从三岁踏入幼儿园的那一刻开始,面临的就是“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等一系列的压力。每天不仅要完成学校老师布置的作业之外,还要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兴趣班等,导致了学生整个身心处于一种疲惫的状态,用网友的话说:“他们好像失去了玩耍的激情”。也由于父母从小的管束,在他们的眼中,上兴趣班就是玩,学习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除了学习,孩子的成长更应该是充满欢乐、自由和激情的。
当然,学校的顾虑和考量以及相关的规定,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担心学生受伤、害怕某些家长“找学校的麻烦”、顾虑学生没有精力投入下一节课程、活动空间有限等,可以理解。但这些问题都不应该是限制学生课间活动的理由。合理安排学生的活动时间和教学时间,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活动空间、及时与家长沟通,是学校义不容辞的使命。但为学生的快乐成长保驾护航,不仅仅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和义务,更是家长的责任和义务。
有网友表示“一个学校只要有一个爱闹腾的家长,全校的学生都要跟着倒霉!课间活动磕着碰着怎么办?”“磕了碰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谁能放过老师,放过学校?”不得不说,某些家长因为一些小问题、小意外不断“找学校麻烦”甚至“敲诈学校”的现象不容忽视,给学校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但最终的承受者不还是自己的孩子吗?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能多给学校一些包容和理解呢?
家和学校伴随着每一位学生,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中都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家校应该携起手来,互相包容、互相理解,共同为学生打造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空间,一起维护学生的欢乐时光! (蒋瑞彦)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