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江右时评:以春节为“机”,做好人才回引文章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求贤若渴、不拘一格,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当前,春节临近,春运在即,在外拼搏一年的各行业人才即将踏上归乡的旅程。各级党组织要全面提升人才工作水平,抓住各类人才春节返乡契机大力引才聚才,努力以人才优势赢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优势、竞争优势、发展优势。

充分准备,着力实现“有的放矢”。人才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关键是要做到人岗匹配,才能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地方政府如果不顾自身需要,一味追求“高大上”,搞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论等,就会造成大才小用、小才大用、人才乱用等不良现象,导致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要聚焦“专业人干专业事”这一导向,充分打好提前量,借助年终各项工作总结、复盘和制定明年工作计划的有利契机,对本地县域经济发展现状、产业发展需求、现有人才储备、在外人才类别等情况进行再梳理,瞄准补齐人才缺口,科学制定引才计划,确保“人才”和“岗位”的双向“奔赴”,让引进的人才用得上、干得好。

把握主动,努力做到“循循善诱”。事实上,利用春节返乡契机引才留才,早已屡见不鲜。有像山东高唐县举办返乡大学生新春座谈会;有像浙江衢州市组织各级党政领导带头帮助乡贤及其家属解决实际困难;还有像海南省一样在全省范围内举办人才对接会……正是经过各地的不懈努力,人才返乡就业创业的积极性不断攀升。可以看到,只有尊重人才,才能广聚人才。要拿出“求贤若渴”的诚恳姿态,组织返乡人才参观家乡产业发展、人才载体、城市建设等高质量发展现状,激发人才的“乡土情怀”。针对引进需求,上门到户开诚布公地、推心置腹与人才进行交流,认真倾听返乡人才对未来发展的意见建议和返乡创新创业的意愿需求。对于愿意留下来的,积极为他们提供保障、搭建平台,让他们心无旁骛在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等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形成用“事业留人”的良好局面;对于不想留的人才,不能进行道德绑架、制度约束等,让人才顺畅有序流动。

优化环境,致力打造“近悦远来”。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无论是中关村通过设立基金、提供办公场地和创业资源等措施推动了创新创业活动的蓬勃发展;还是上海自贸区推进放宽市场准入、简化行政审批等一系列改革吸引了大量创业者涌入;抑或是华为公司推行灵活的人才管理制度,以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让人才纷至沓来……无一不在说明:要想集聚人才,必须优化人才环境。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栖。要聚焦“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目标,用好“调查研究”这个法宝,就更好引才、留才、育才、聚才等方面,主动向返乡人才问计问策,对查出的问题要明确整改措施、时限、责任人,着力形成既符合地方实际又满足人才需要的发展环境、人才政策。同时,要通过广播、报纸、微信公众号等各类媒体,广泛宣传返乡人才典型事例,营造重视人才、尊重人才、成就人才的浓厚社会氛围,让人才进得“顺心”、干得“舒心”、留得“安心”。(武组轩)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