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江右时评:向美而行,让“诗和远方”一眼可见

村民在安源湖散步、在乡村广场打球、跳舞,游客在丹江之夜享受静谧,路面平整、花团锦簇、灯光明亮、干净整洁……漫步在丹江街,美好事物总能引人驻足。这里,以美为令,向美而行,按下“美颜键”,美丽元素融入细节、竞相绽放,点亮不一样的别致风景。

打造美丽乡村,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近年来,丹江街围绕乡村振兴、城乡融合的目标,因地制宜推动乡村振兴全面铺开,美丽乡村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如今,村容村貌变美了,富民产业发展起来了,群众的生活更幸福了,一幅“产业升级美、绿色生态美、城乡融合美、百姓生活美、社会风尚美”的美丽乡村新画卷徐徐铺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宜居宜业和美,反映了群众对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景和期盼。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生活的迫切需要,在中国式现代化宏观主题里,可谓正当其时,意义重大。然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长期任务、系统工程,且没有“标准答案”,聚焦于“乡村之美”,无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乡村“美”起来,生活才能好起来。乡村充满脏乱差,就谈不上美。为实现让乡村美起来这一目标,丹江街用足“绣花”功夫。不仅重视村容村貌等外在环境的亮化、美化和优化,还因地制宜、因地施策,引导农民在院子种起了鲜花,花香四溢;用心涂绘壁墙体绘画,为街道增添别样色彩;下力气亮化街道路灯,让灿烂灯光照亮观景大道……碧水环绕青山,花海与鸟鸣沁人心脾,生活设施不断完善,公共服务公平可及,农村环境生态宜居,乡村风貌特色十足,一个个集约高效、宜居适度、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一个个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环境正加速形成,不仅留住了乡愁,也让农村更宜居,农民生活更幸福。

乡村“美”起来,群众才能笑起来。乡村之美,不仅要有外在美,还要有内涵美。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内涵美能唤起村民“文明向上、稳定安宁”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也能激发群众自觉维护村庄的环境美,让美丽乡村越来越美。近年来,丹江街突出重点,精准用力,着力推进文化铸魂,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完善村规民约,推进移风易俗,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化解村民矛盾,弘扬真善美、鞭笞假恶丑,乡村的外在美和内涵美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村民欢声笑语更多了,文明乡风劲吹希望的田野。

乡村“美”起来,农民才能富起来。续写山乡巨变新篇,没有产业是不行的。产业兴、群众富、生活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如今,在丹江街,一眼望去,观景台、休闲小广场、帐篷营地、生态停车场等设施一应俱全,现代高楼与生态公园拔地而起,让人深刻体验美丽乡村的“一步一景,景景动人”,处处是梦想中的模样。得益于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丹江街依托自身资源优势,确定了以发展附加值高的生态产业作为发展方向,将乡村“颜值”转化为“产值”,推动农旅融合发展,走出了一条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发展之路,新产业新业态迸发十足活力。这座诗情画意的美丽乡村,宛若一幅现代版《富春山居图》,吸引众多企业前来投资,吸引众多游人前来“打卡”,成为令人向往的“诗和远方”,村民的收入逐年递增,幸福感如蓬勃的禾苗在乡土间生长。

美丽元素展现着人们求新、求变、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念,寄托了对乡村振兴的期待。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就是要打造出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生活家园和精神家园。相信,凝聚起追求美的更高共识,形成各美其美、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促进人居环境由“一时美”向“持续美”,由“一片美”向“全域美”转变,必将让乡村焕发新的生机活力。(黄国晖)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