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扶贫工行情·扶贫故事】初心使命为墨 为民实干为笔 奋力书写精准扶贫答卷

“这几年,村民们渐渐富起来了,日子过得越来越有劲儿。”每当看到村里贫困户家庭情况越来越好,第一书记文学心里便乐开了花。

文学,工商银行宜春分行办公室二级经理,2019年选派至铜鼓县温泉镇新开村担任驻村扶贫第一书记。在驻村工作期间,他严格落实各项工作部署,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积极稳步推进扶贫工作。先后被当地相关部门授予“优秀第一书记”“最美扶贫人”荣誉称号,多家省里的新闻媒体对他进行了报道。

沉到一线做群众的“贴心人”

地处温泉镇东北部的新开村总土地面积20平方公里,全村9个村小组、816人(271户)环绕县城外的深山散居,其中有贫困户有51户(139人)。全村耕地600亩,水田仅100亩,山民曾因交通不便、居住分散、耕地稀少、信息闭塞等因素,成为收入低下的省级深度贫困村。

贪心、

文学在田间与农户交流谈心

文学从进村的第一天起,就带领工作队成员走家串户与贫困户见面。散居在方圆20多平方公里深山里的村民家确实不好找,山路坡陡弯急非常险峻。有时白天去了没人在家,晚上又再跑一趟,往往是清晨出门到深夜才回来。仅用了一周时间,他就对全村贫困户家庭成员变动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摸底排查,将村里每位贫困户的基本信息摸了个透,掌握了开展工作的第一手资料,整理好了“10+2”台账,确保户内资料齐全、确保贫困户在政策方面应享尽享,无一遗漏。

文学派驻新开村,一心扑在新岗位上,用辛勤与真诚履行职责。“记得当时接到派驻报到通知是6月4日,距女儿高考还差三天,本想推迟几天等考完再去。但考虑到不能因为私事影响全市统一报到时间。”文学说,女儿的考试成绩还算理想,对此,自己既欣慰又内疚。

挑起担子做扶贫“带头人”

“现在乡亲们吃得好了,穿得好了,脱贫群众买房买车的都不少。”文学感慨到。得益于扶贫好政策,经过各级努力,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收入大幅增加。回想起两年前,新开村贫困户的日子跟现在的情景可是大相径庭。

怎样能尽快改善村里的现状,改善农户的生活保障,这是文学刚到村里就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受制于自然条件,在脱贫攻坚战中,新开村成为温泉镇唯一一个列入异地整体搬迁计划的村庄。文学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工作要求,结合宅改工作,切实推进易地搬迁。2020年,新开村贫困户已全部实现了易地扶贫搬迁,住上了整洁、明亮的新房,彻底解决了贫困群众住房安全保障问题。为切实解决建档立卡贫困户看病难题,全村贫困户除了免费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外,经过文学积极协调,还免费为每人购买了500元的补充商业保险,已为全村46位患病住院人员报销医疗费55.02万余元,报销比例达90%,有效解决了贫困户基本医疗保障问题。此外,为了让全村贫困家庭孩子都能上得了学,接受学校教育,文学对贫困家庭子女就读信息做了详细的核查并建立台账,为全村31名建档立卡学生发放各项教育补助近4万余元,没有出现一个孩子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辍学。

干出样子做扶贫“实干家”

“今天的清单如下:50斤蜂蜜,10只土鸡,我们将送货上门,请大家耐心等待。”这是文学在朋友圈发的一则消息。为了新开村早日脱贫致富,文学和驻村队员还任劳任怨地助推农产品。他们每天会把新开村土蜂蜜、土鸡等特色农产品信息发到朋友圈和微信群,帮村里发布售卖农产品的“小广告”。

销售

文学实地展示蜂蜜帮助开展宣传销售

他们不仅当起了新开村农产品销售员、导购员,还主动充当起快递员。一到了晚上,他们私家车后备箱里就塞满了各类农产品,满满当当的,按照白天客户下的订单挨个开始发货、送货。白天线上接单,晚上线下免费送货上门,不仅让周边客户随时能吃上新鲜的农副产品,同时成功帮助村民解决了土鸡、番鸭、鸡(鸭)蛋等农副产品的销售难题。“下一步我们将继续采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搭上互联网发展的顺风车,加快扶贫农产品在工行融e购商城上线步伐,积极运用‘直播+农产品’‘直播+乡村旅游’等新型经济形态打造本地扶贫特色品牌,为扶贫攻坚贡献工行力量!”文学说。

打好脱贫攻坚战,关键是是在力推进产业扶贫,增强自身“造血功能”。文学充分利用新开村山林优势,支持鼓励村民发展特色种养殖业。

在新开村,有一个“一棵草成就一个产业”的故事。新开村的新产业龙头项目当属紫花苜蓿(又名金花菜)种植。有一次,文学与村“两委”班子主要干部在南昌考察,在一个草料基地了解到一种名为紫花苜蓿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走俏市场。这种植物是江浙等地盛行的绿色生态菜肴,老叶和根茎还可做宠物饲料。

“考察后,我们脑洞大开,回来就向上级争取到20万元扶贫资金购买种子,在新村部附近租赁土地,种植了54.3亩。按亩产1200公斤左右估算,收入可达0.68万元。”文学说,这个项目有24亩为15户贫困户认种,村里给予参与务工人员每人每天150/元的报酬,平均每年出工100天左右。

除了千方百计发展经济,文学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也丝毫没有放松。在新开村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五好创评”“三讲一评”等评议活动,引导群众树立文明新风尚。

经过努力,新开村不仅提前摘帽脱贫,还实现了异地整体搬迁,融入城市生活圈。“我们村能提前脱贫,与第一书记带领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的共同努力分不开……”这是村民对来到村里的人说的最多的话语。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