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现在,无论是传统产业还是新兴行业,无论是民生领域还是重大工程,都有机器人大显身手。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我国重点发展方向之一。经过多年发展,我国走出了一条以“机器人+应用”深耕优势行业,带动技术突破、迭代升级产品、提升产业规模的创新发展路径。
在世界机器人大会、杭州第19届亚运会、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各种形态的机器人令人眼界大开。随着智能制造的发展,机器人浪潮席卷全球,我国也在工业、服务、特种等机器人领域做出战略部署,成为推动全球机器人产业的一支重要力量。
国家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委员郝玉成:“它是战略新兴产业,得到全世界各个国家重视。从基础产业方面讲,它既是制造业的技术装备,又是社会跟服务业的基础设施,所以各个国家都非常重视。”
近年来,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迅猛,全产业链体系已基本形成。从规模上来看,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消费国,2022年营收超过1700亿元,工业机器人装机量全球第一,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达到每万名工人392台。从分布上来看,我国机器人产业集中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其中,北京、深圳、上海的机器人产业实力最强,东莞、杭州、天津、苏州、佛山机器人产业逐步发展壮大,广州、青岛机器人产业后劲十足。这些地区在人才、资金、政策等方面都有较好的基础。
调查发现,在这次机器人浪潮中,人形机器人成为焦点之一。众多公司纷纷推出了人形机器人。那么,为什么大家都聚焦这一赛道呢?
业内普遍认为,人形机器人最容易融入人类社会,可用于医疗、娱乐、教育、家政等众多场景,因此国内外纷纷把研发人形机器人提上日程。作为我国机器人产业龙头之一的北京,也把它当做“1+4”机器人产品体系中的核心。其中,1指的是人形机器人,4指的是医疗健康、协作、特种、物流4大类机器人,总体思路就是用1带动4。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苏国斌:“因为人形机器人是机器人产业里面的集大成者,无论技术的集成,还是所有上下游的集成,人形机器人都能体现技术的最高集成度,所以北京发展人形机器人,把它作为核心。”
人形机器人作为通用性机器人,能有效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预计2035年全球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元。星动纪元是一家年轻的初创公司。他们研发了人形机器人“小星”,要想让它动起来,电机是关键。
光能动还远远不够,还要知道怎么动。这就需要一个聪明的大脑来指挥,也就是算法。为此,科研人员需要先在电脑上模拟出一个数字机器人来。
为了支持包括人形机器人在内的机器人产业发展,北京发布了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将设立100亿元规模的机器人产业基金,此外还将专门建设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智能装备处四级调研员高少雄:“创新中心以实现人形机器人的小批量生产和应用为目标,着力打造通用智能底层软件及接口、通用硬件开发配套设施等基础条件,集中突破人形机器人通用原型机和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关键技术。”
除了北京以外,上海、深圳等地也发布了类似的行动方案,都包括发展人形机器人的内容。比如,深圳提出将开展通用型具身智能机器人的研发和应用,加快组建人形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上海提出将建设国际算法创新基地,加快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
郝玉成:“我们国家对人形机器人现在的布局,以下先手棋的战略主动来布局产业的发展,工信部也非常重视,现在正在准备推进人形机器人发展指导意见,来确定这个产业的发展目标跟主要任务。”
人形机器人只是我国机器人产业中一个快速成长的细分领域。除此以外,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物流机器人也成为重点发展方向之一。阿里巴巴、京东、顺丰等行业龙头,都在积极布局智慧物流。京东物流研发的天狼、地狼智能物流机器人具备搬运、码垛、分拣等功能。在分工上,京东主要负责物流机器人的设计、研发,然后向上下游供应链采购零部件,进行组装生产。这种联盟模式对于带动整个产业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目前,天狼、地狼机器人已在京东全国多个物流中心投入使用,仅北京亚洲一号每天出货量就达几十万单,拣选效率提升3—5倍,准确率高达99.9%。未来,北京将以京东物流等龙头企业为代表组建物流机器人产业组团,带动这一产业发展。
高少雄:“(组团发展)优势互补,形成业务分布更加均衡合理的产业格局;另一方面,有利于开展共同研发,以组团力量共担研发投资风险。”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推广,我国制造业向智能化方向转型,将带动智慧物流及移动机器人持续高速增长。目前,我国已培育出北京极智嘉、上海快仓、深圳海柔创新等一批物流机器人行业独角兽企业。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医疗机器人产业也将进入快速发展期。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医疗器械市场之一,发展潜力巨大。柏惠维康是一家专门从事手术机器人研发、生产的企业。他们研制的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能通过一个极小的孔进行颅内手术,精度可以达到0.3毫米以内。
做神经外科手术,一般要求定位角度误差在1毫米以内,通常只有10年以上经验的医生才能做这样的手术。手术机器人的出现,大大降低了手术的难度,为患者争取到了宝贵的抢救时间。
北京柏惠维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刘达:“不管是年轻医生和专家,由于有了这套导航定位装置,很快就能操作,因为不是靠人自身的能力了,更多依赖于机器人的智能和自动化手段。”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的医疗机器人绝大部分依靠进口,费用极高。因此,发展国产医疗机器人,带动医疗器械向高端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到2035年我国将把医疗装备的研发、制造、应用提升到世界先进水平。未来,随着智慧医院的建设,导诊、门诊筛查、辅助检验等原创性智慧医疗装备也将越来越多。目前,北京、上海、成都、杭州等城市在医疗机器人方面都有明确规划和投入。
高少雄:“北京将通过实施百项机器人新品工程,提升手术机器人全流程手术辅助能力,面向医疗应用需求,实施百种应用场景示范工程。”
在我国的机器人产业布局中,特种机器人也是重点方向之一。在洪水、地震、火灾等极端事件中,特种机器人往往能代替人完成任务,发挥关键作用。凌天智能是一家专门研发、生产特种机器人的公司。在公司展厅里,最引人注目的是消防机器人。
自2017年以来,我国特种机器人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年均增速达到30.7%。以北京为例,从事特种机器人研发的企业科研单位不下300家,因此北京下一步将提高行业集中度,重点扶持龙头企业。
高少雄:“特种机器人的典型特点是业务方向非常分散,对于特种机器人应该关注这些企业在各自细分领域内是否做到了高质量、高效益,支持企业在细分领域内做专、做精、做强,支持企业集聚发展。”
应该看到,虽然我国机器人产业已经取得长足进步,但在创新能力、人才培养、关键零部件等方面与发达国家仍有一定差距。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发布了多项政策措施,包括《“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等。按照规划,到2025年,我国有望成为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地和集成应用新高地。
机器人产业作为蓬勃发展的新质生产力,核心技术不断创新,高端制造加速发展,“机器人+行业应用”的场景不断深化,已覆盖65个行业大类、206个行业中类。面向未来,机器人产业的创新发展将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数字中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