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装备制造业对各产业的支撑能力,促进产业健康发展。近日,我省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特色装备制造业的指导意见》,推动各地大力引进培育装备制造项目,形成各具特色的装备制造产业。
2026年装备制造业产业链
营业收入力争达8000亿元
我省提出,到2026年,全省装备制造产业总体水平进一步提高,支撑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能力明显增强,全省装备制造业产业链营业收入力争达到8000亿元,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35%左右。
用需求引产业、用资源谋产业、用应用场景换产业。我省提出,根据现有产业不同特点,分别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发展,争取形成具有现有产业特征的特色装备制造产业。
向产业链上游延伸型。电子信息、新能源、建材、食品、纺织、医药和家具等产业链着重向上游生产设备延伸,争取就近形成生产设备供给能力。其中,在电子信息产业链,针对半导体照明子链,引进培育外延炉、切割机、封装机等生产企业,形成具有半导体照明特征的装备制造产业;针对印刷线路板子链,引进培育钻孔机、曝光机、点胶机等生产企业,形成具有印刷线路板特征的装备制造产业。在新能源产业链,针对锂电子链,引进培育涂布机、卷绕机等生产企业,形成具有锂电特征的装备制造产业。
向产业链下游延伸型。有色金属、装备制造、钢铁等产业链着重向下游产品或其生产设备延伸,发挥良好的原材料供给能力和加工能力的优势,争取形成下游高价值产品生产设备或关键零部件的供给能力。其中,在有色金属产业链,针对铜产业子链,引进培育电解铜箔生箔机、拉丝机、线缆挤出机等,形成具有铜产业特征的装备制造产业。在装备制造产业链,针对数控机床子链,发挥现有高档数控机床生产企业的作用,运用高档数控机床生产机器人减速机、涡旋压缩机动静盘、车用ABS电磁阀等关键部件,形成众多机械设备关键零部件乃至整机的生产能力。在钢铁产业链,重点培育金属制品、优特钢带应用、钢结构、电工钢(电机)产业发展,强化钢铁延伸加工产业发展。
围绕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
试点建设“产业大脑”
我省提出,各地根据当地一、二、三产业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在分析装备制造业短板、优势的基础上,深入了解现有产业对通用设备、专用设备等生产设备的需求,梳理出需要补链、延链的环节,确定发展特色装备制造业的主攻方向。已具有装备制造产业基础的地方,聚焦智能装备、成套装备、高端装备确定重点方向。
开展精准招商,抢抓产业梯度转移机遇,围绕确定的发展方向全面梳理相关联的装备制造产业链,精准编制装备制造产业链招商指导目录。深入分析产业链关键环节重大项目需求,对应完善提升本地承载能力,提升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聚合产业链横向纵向创新资源,鼓励各类特色装备的生产和使用企业、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和高校等开展协同创新,重点突破制约装备制造关键共性技术工程化、产业化瓶颈。
打造产业生态方面,推动特色装备制造企业与重点产业链企业加强生产设备研发、技术试验验证等合作,强化装备制造业对本地重点产业链的支撑。支持建设和使用工业互联网平台,以“大企业建平台、小企业用平台”为路径,进一步促进特色装备制造业与数字技术融合发展。鼓励围绕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试点“产业大脑”建设。支持市场化运作的智能化共享制造平台(中心、工厂)建设运营,围绕共性、通用或关键工序环节,为区域内下游装备企业提供备料、加工等服务,建立健全“平台接单、按工序分解、多工厂协同”的共享制造模式。
培育一批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
和省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
我省提出,推进智能制造。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发展路径,培育一批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和省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培育一批智能工厂(车间)、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5G工厂。同时,强化智能制造供给能力,培育一批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供应商。
强化协同联动,推进智能制造装备生产企业、工业软件企业和解决方案供应商合作,联合开展问诊把脉、顶层规划和安装调试等服务。鼓励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供应商同投资机构、产业基金及金融机构等合作,加强系统谋划,借鉴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探索解决方案供应商“自带资金”帮助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
鼓励推广应用,遴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等优势的特色装备产品,定期制定发布《江西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支持融资租赁机构等与省首台套产品生产企业合作,面向首台套产品的需求方提供融资租赁服务,助力首台套产品销售。围绕扩大产品知名度,定期征集发布特色装备新产品名单,助推江西装备品牌“走出去”。
开展试点示范,分批遴选若干转型升级需求迫切、地方政府积极性高的县(市、区、开发区),支持开展省级特色装备制造产业试验区创建工作。
洪观新闻·南昌晚报记者 吴跃强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