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江右时评:锚定“一号文件” 为农民工就业“引路点灯”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再一次将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摆在突出位置进行强调部署,其中,在强化农民增收举措的章节,文件提出了要促进农村劳动力多渠道就业。笔者认为,要想让农村劳动力好就业、就好业,需要从匹配务工需求、开展技能培训、扶持返乡创业等多方面精准施策,为农民工提供更好的服务保障。

精准匹配“找对路”,破解“信息闭塞”难题。“招聘难”“求职难”是就业市场的“两难”问题,要助力更多农民工就业,关键在于打破“数据壁垒”、优化“资源配置”,根据企业需要和人才需要,进行精准推荐,实现有效对接,让农民工和好岗位能够更匹配。要建立完善农村劳动力信息数据库、企业用工需求信息数据库,优化线上线下同步宣传的方式,为农民工和好岗位对接提供机会,也让农民工能全面了解各个岗位的实际情况,根据自身规划,更合理地选择适合的岗位,让农民工与好岗位更契合,做到双向奔赴、合作共赢。

培训赋能“开新路”,破解“本领恐慌”难题。当前,很多岗位都需要一定的专业技术和知识,而大部分农民工却因为缺乏这方面的技能而无法胜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想不让“技能”卡了农民工“脖子”,就应当改变传统培训模式,在培训前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企业用工需求及农民工技能需求,综合各类需求后对接培训学校、制订培训计划、开展各类实用专业的技能培训,保证培训内容符合实际需要,充分调动农民工培训积极性,变被动参加培训为主动要求参加培训,使农民工由体力型不断向技能型转变,持续提高就业能力。

拓渠搭台“留后路”,破解“返乡无望”难题。“欲致鱼者先通水,欲致鸟者先树木。”农村一线与大中城市相比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留住人才压力大,则更需要为人才搭好干事创业的平台。各地应结合地方经济发展情况,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为农民工提供资金、技术等“硬支撑”,打造组织关怀、群众支持的“软环境”,出台务实管用的人才优惠政策,引导项目、技术等优质资源要素流向农村一线,培育出一批能干事、会干事、懂农业、爱农村的“新农人”,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和农业现代化发展,促进农民工返乡就业创收。(伏月鸣)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