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2018年底,全国家政行业年营业额超5000亿元,同比增加27.9%,人才需求越来越大。然而,家政行业却备受歧视,尽管国家多次发文促其“提质扩容”,要求各省份原则上至少有一所本科高校开设家政专业,全国开设家政专业的高校却寥寥无几,不少曾经开设的因招不到学生而停办,还在开设的也面临招生压力。(1月13日中国新闻网)
随着近年来家政行业的蓬勃发展,行业人才需求较大,但是一说起“家政”,人们往往把其等同于“做饭看孩子”。不少人对这个专业有着较为严重的偏见认知,认为这个专业并没有什么“含金量”,花钱学与生俱来的“本领”实在是“冤”。这样一来,直接造成家政专业成为人们眼中的“鸡肋”。不但无法充分发挥家政专业为市场输送人才的目的,还将自身落个“尴尬”境地。
事实上,国内开设家政专业的院校本就“屈指可数”,招生情况更是不容乐观。“招生难”成为家政专业举步维艰的主要原因。部分学生即便看到家政专业的市场具有巨大需求度,但迫于来自亲戚、朋友的反对和质疑,不得不转向其他专业。但是,这种“有色眼镜”真的科学吗?与其说这是对家政行业的偏见,不如说是对传统观念的“心理障碍”。
其实,家政行业作为新兴行业的一种,不被认可也是“情有可原”。大学直接关乎着孩子的未来发展,而专业选择直接关乎孩子未来就业。相比“金融”“法律”“土木建造”等“高大上”的专业来说,与其选择一个“未来不明”的专业,不如选择一个“有保障”的专业。而之所以造成专业选择上的“误解”,还是与“知之甚少”相关密切。不少学生和家长无法获取专业的相关内容,导致不敢“盲选”。
然而,家政专业真的只教“做饭”“看孩子”“打扫卫生”吗?无论是学校的课程设置,还是学习的具体内容,都不仅仅是普遍认为的“那么简单”。而市场需求的家政服务也不再停留在“会”而已,更多体现在“能”和“专”上。就拿“做饭”来说,雇主更强调食品的营养和搭配,一顿饭不仅讲究食材的选择,还有营养的均衡,甚至还有招待客人的“体面度”。
正确看待家政专业,正确理解家政行业,正确理解家政人才是为家政市场提供源源动力的根本。社会在发展,认知也应该与时俱进,摈弃老旧思维,打开创新思想。从而真正让家政专业成为家政市场的“培养中心”,让更多有才华、知奋进的家政人才得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机结合,形成“三百六十行,行行星光璀璨”的美好局面。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