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我省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下简称《意见》),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程,让劳动教育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
列入必修课的劳动教育课程究竟要怎么上?家校双方又是如何落到实处的?劳动课对于学生的意义在于哪儿?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走访了省内部分大中小学校,发现各校依据学段特点、办学特色、专业要求等,开展了一系列“接地气”的劳动教育课程,新时代劳动教育春风正吹进全省大中小学的课堂。
▲南昌市第二中学红谷滩校区的“心远农场”里,3名学生正在清理杂草。
▲一番劳动过后,雪白的新手套沾上了黄泥巴。
▲学生们结伴行走在开着油菜花的校园。
快乐农场
在学校的劳动实践基地,学生们收获果实和欢乐
《意见》中提到,“市、县政府应把中小学劳动教育综合实践基地建设纳入当地的‘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运用所在区域各方面资源,建立开放共享的劳动教育实践场所”。记者了解到,我省各地正依托企业、教育基地等建立劳动实践场所。
记者昨日在南昌市第二中学红谷滩校区操场一角看到,大片的油菜花已经盛开,临近正午,3个学生正蹲在“心远农场”里清理杂草。
该校政教处副主任唐思峰告诉记者,“心远农场”是学校的劳动实践基地,辟有责任田,实行的是班级包干制。作为“责任户主”,班主任负责组织学生走进农田,通过锄地、播种子、除草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不仅有效培养了学生的“亲农”意识,还通过具体实践深入学习课本上的书面知识,“所收获的作物均通过义卖的形式转化为农场的发展资金”。
“班上每天都有轮班,中午和傍晚两个时间段定时清除杂草和浇水。”该校高一(12)班学生范钰洁告诉记者,该班照料这片油菜花田已有一年之久,“从播撒种子前的锄土,到小苗生长期的施肥,再到每天不可少的人工除草,可以说,我们是看着它们长大的。”
此外,记者还从萍乡市教育局获悉,该市现有58个成规模的劳动实践基地,其中规模最大的是上栗县凤华实验学校和当地企业合作搭建的面积达72亩、有31个大棚的劳动实践基地,基地栽种了约2000棵柚子树、梨树等果树。
在萍乡市莲花县,杨枧小学建有面积约2亩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按照年级划分为6块劳动实践活动田,每个年级的学生都能有计划、有组织地参与农作。“通过劳动,我对‘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有了深刻的理解,更懂得了父母的艰辛,我一定要帮他们多干活,珍惜劳动果实。”杨枧小学学生段任腾在课本上写下这段话。
自去年末开始,赣州市兴国县思源实验学校的老师带领学生们化身“农夫”,在教学楼顶的菜地里共同开垦、种植萝卜等各类蔬菜,建成了该校的劳动实践基地。“爷爷说,有劳动就会有收获。他还说,我们自己种的菜很好吃。”该校学生肖菲说,“学校的菜地,就是我们的‘快乐农场’!”
第二课堂
一次次接地气的劳动实践,让孩子们更加热爱生活
劳动教育师资从何而来?《意见》中写明,“各级各类学校要建立专兼 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提高师资队伍专业化水平,确保劳动教育教学质量”。南昌市第二中学生物老师汪熙祥的第二个身份便是“农民”,该校“心远农场”是他的“第二课堂”。
“现在主要的工作是养护照料,农场最忙的时候是刚播种下去那会儿。”汪熙祥告诉记者,“学生每天都要记录气温、湿度、光照、降水量、植株高度等数据以观察油菜花长势,其实,他们所做的就是课本所学。”
在习得基本农作操作和常识后,今年该校高一年级学生还尝试播种猕猴桃和豌豆两类作物。豌豆田中,一侧是插着竹竿顺势而生的豌豆苗,另一侧则是无序向四周生长的豌豆苗。“这是生物老师让我们参与的豌豆生长因素的对照试验田,我还以为豌豆自然生长本就是一条直线,没想到没有竹竿搭架的影响,其长势差距会这么大。”该年级学生周浩炜对记者说。
“第二课堂”并不局限于农场。在南昌市,育新学校小学部每月都设置劳动周,采取灵活多样形式,搭建好活动平台,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就近就便走进社区、街道、公共文化设施等场所开展服务性劳动。
在该校“校园劳动角”,记者看到一张张内容翔实的劳动实践记录表,上面记载着“助力垃圾分类”“养老院送慰问”“自主做家务”等主题。
“最近,很多社区开展‘垃圾分类’,我们结合时事热点,引导小学生正确认识‘垃圾分类的好处’,让他们承担家庭投放垃圾这一任务,并完成正确的垃圾分类投放。”该校教师邱敏告诉记者,“教育孩子能够影响家庭,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劳动教育课程,让孩子们更加热爱生活,并从生活中深入了解‘环保’等诸多主题。”
环保卫士
结合专业特点 消灭外来入侵生物
《意见》明确,“普通高校要依据产业新业态、劳动新形态,与专业能力培养相结合,设置新型服务性劳动、科学性劳动、创新性劳动的内容。除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外,其他课程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
每年11月份是外来入侵生物“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开花期,因花开时辨识度高,故而此时也是铲除该类有害植物的关键期。江西农业大学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每年都会发动学生社团组织走进田地,开展有害植物铲除行动。
去年11月,受“秋老虎”影响,高温依旧,在新建区长堎镇的荒地上,一大片约2米高的“加拿大一枝黄花”肆意蔓延,近百名大学生手持铁锹等工具,将这些黄色的植物连根铲除。
现场,该校教授周春火拔草之余还给学生们讲起课来:“一年有两次根除机会,第一次是11月的开花期,第二次就是4月的出苗期,来年我们还要回来现场做农药喷洒,同学们到时候也得来现场学习。”
该校学生社团组织绿源协会负责人扶昭龙告诉记者:“我们学院有植物保护专业的学生,所以对这类植物并不陌生。社团里还有不少其他专业的学生,他们亲自参与其中,更能直观感受到这些有害生物对当地环境的危害。”
生活能手
“汗水教育”之下 孩子们更懂事能干了
“黄常兴,你包的饺子怎么像个寿司,还露馅了,哈哈哈”“李雨欣,这个饺子一看就知道是你包的,太马虎啦”“哇,李矾,你包的饺子有卷边,好好看啊”……日前,在大余县河洞学校六年级的教室里,一盘形态各异的饺子折射出班上每个孩子的不同性格。
很快,一锅热腾腾的饺子从学校的食堂被端进教室,孩子们津津有味地分享着自己的劳动成果。这是该班继西红柿炒蛋、酸萝卜制作、剥大蒜子比赛后,劳动课上的又一精彩项目。由于活动贴近生活又能共同参与,孩子们个个沉浸在欢乐的海洋里。
类似的劳动教育在大学也常有。今年2月,东华理工大学向广大学子布置了一份“特殊意义的劳动作业”——为父母亲手做一桌美味的饭菜、深入一次特别的志愿服务、赚取人生的第一份工资……学生家长何先生说:“这个假期,感觉孩子变化很大,主动洗衣、做饭,帮忙做家务,甚至在院子里劈柴,什么活都抢着做,这是他步入大学以来给我们家长最好的礼物。”
该校学工处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发展的主力军,而劳动教育的缺失是当下大学教育的薄弱环节,这也逐渐引起了社会、家庭和学校对大学生劳动教育问题的关注,“劳动教育是‘汗水教育’,是他们成长中不可缺少的养分,新时期下,开展符合专业教学特色的劳动教育,更能让大学生稳妥完成职业人身份的转变”。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