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比三争】宜春万载:深山里的“沧海桑田”

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贯彻落实宜春市“三比三争”活动精神,万载县持续开展“危房改造”攻坚行动。由县住建局主动对接民政、残联等部门会审农户身份信息,全面排查,精准把关,重点向“返贫边缘户”及低保户倾斜,持续保障农村居民住房安全。在“危房改造”工作实施过程中,万载县白水乡罗桥村村两委因地制宜,结合实际,采取集中安置方式,盘活利用废弃花炮厂旧址用以解决建房选址难问题,有效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实施开展。

多措并举”保障住房安全。要解决“返贫边缘户”及低保户的住房问题,首先就要确定住房保障的方式,为此,罗桥村两委班子展开数次激烈的讨论,寻求属于罗桥村自己的解决办法。

大部分“返贫边缘户”和低保户的房子都是因为近两年陆续出现的结构老化、墙体剥落等问题难以维修,必须重新新建,加上对今后生活和医疗等问题的考虑,罗桥村两委班子历经多轮讨论,最后决定采取集中安置方式。

随着住房保障方式的确定,新的问题又出现了。集中安置上级只补助新建房屋款,但场地平整、道路硬化、基础设施等费用都必须由村两委自行解决。考虑到这点,罗桥村两委积极探讨,通过借鉴其他乡村先进工作做法,确定了三点为核心的保障方案。

“软硬兼施”做通思想工作村里人大部分都有故土思想,特别是老人家更为严重,如何说服老人家同意集中安置也是一大难点。为解决这一难点,罗桥村两委运用最具地方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此外,罗桥村两委还向他们承诺,一定在完善文化设施上下功夫,在集中安置区域,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安置体育健身设施,达到美丽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

“耳根子边上的软话要说,自身安置工程的硬实力也要有。”在罗桥村许书记这样的“软硬兼施”之下,最终“返贫边缘户”及低保户全部同意了集中安置。

“创造条件”助力乡村振兴。为了解决集中安置的用地问题,罗桥村两委积极行动。“我们村干部找遍了村里所有地方,要么是地方太小不足以安置,要么是地方够了但位置过偏,无法达到预期的搬迁安置效果。”罗桥村村干部小李说,“这在当时是挺无奈的,好在有位同事提了一句,既然村集体所有的土地无法满足需求,大家是否可以关注下其他方面的土地呢?”这句话,为大家打开了一个新的思路。

村干部们再次焕发热情,很快,一个废弃的花炮厂遗址便浮现于眼前。这个花炮厂遗址大概面积在1亩左右,本身是建设类用地,距离村委会只有大概几百米,如果再把它周围的一些山路、小灌丛清理拓展一下,那么就能形成一个接近2亩的理想选址。

为解决土地流转的相应资金,花炮厂老板主动提出降低土地流转金额,同时,村两委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村民思想做通了,安置场地解决了,施工队伍确定了,工程施工也顺利启动了。2022年年底,万载县白水乡罗桥村老屋组三栋八户集中安置住房顺利交到了村民手中。

成功就是坚持把问题解决。近年来,罗桥村通过百合种植、光伏发电、扶贫工厂等多措并举,罗桥村村集体经济顺利突破了十万大关;集中安置工程窗明瓦亮的新式住宅取代了以前的断壁残垣,村民经历了从“担心住房安全”到追求“生活品质”的华丽转变。

“我很有幸目睹并参与了罗桥村的改造建设,罗桥村短短三年时间的改变可以说用沧海桑田来形容都不为过。”许承旺是罗桥村的一名50多岁的泥水匠,读了中学之后他便一直在为家乡添砖加瓦,面对罗桥村的变化,亲身参与的他颇为自豪。(宜春市万载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毛嗣卿)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