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中药名叫远志。它在生长时的植株名叫“小草”,又名棘菀,喜生长于山谷间,中药的“远志”便是指该植物的根。“远志”与“小草”同属一物,却是一高远、一幽微;一大气磅礴、一低调庸常。
这些中药知识是我外公在世时告诉我的。
外公的家族以前是做药材批发,十里八乡药店诊所的中药材多出自于他们家族。家里人本来希望外公也能跟着上一辈人一样跑药材生意,这是一项旱涝保收的生意。不管饥荒战争,人都有辛苦病痛;人一患病,就得吃药。可是外公拒绝了。他很执着地去报名参军,一年进不了,第二年就继续报。外公说:“做生意,什么人什么年龄都可以做。报效国家,可等不了这几年!”
即使是“小草”,也应有报国远志。处乡间野岭为小草,出来当兵保家卫国是远志。
没想到当时已是退休老工人的外公,胸中竟然涌动着如此炽热的激情,却用最朴实而富有哲理的言语道来。爱国,可能是当年来自穷乡僻壤的农村娃难得的远大而质朴的理想吧。
后来的外公如愿参军,还分配到空军北京军区的后勤处,负责机械维修。一提起在北京的当兵岁月,外公总是那么尊敬又那么自豪地称起“我们刘亚楼司令”。翻开相册,多是在故宫旧石板上和战友们、在机修厂和机器拍的黑白老相片。那时的他,穿着五十年代的旧式军装,歪戴着船形帽,遮不住英姿飒爽。把外公那些老相片存录手机,便是微博热搜上天天挂着的话题:自带滤镜的老帅哥们。前浪后浪“乘风破浪”,像外公这样一心为国的那一代代军人,他们掀起了当年的从军潮,或许更称得上“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更是夜空中最亮的那一颗颗星。
五十年代初,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正当热血青年的外公也递交了上朝鲜前线的请愿书。当时北京空军后勤部因人员紧张,未予批准。外公没有气馁,只读到小学二年级的他,学认字,还学俄文,只为了看懂当时那些艰深晦涩的机械修理书籍。在老家积灰的老房子里,还有一箱箱硬皮的、纸质发黄的中文繁体字、还有俄文的名副其实的“工具书”。五十年代末,台海形势紧张,当了快十年兵的外公申请退伍,回到了老家闽南海边的一个小渔村。1958年8月底,金门炮战打响,乡里村里都组织了民兵组织,作为退伍军人的外公是其中的重要成员。他主要负责后勤补给,因为熟悉机械,他一会儿开苏制老卡车,一会儿开拖拉机,有时部队抛锚的军车还有其他炮兵装备损坏也让他来修理。他不是前线战士,却是活跃在战场上,成为让战场上的机器不曾停转的“螺丝钉”。
“当时炮声轰隆,你就不怕吗?”对外公讲的过去的故事,我们总有很多不理解。
“那时就忙着做事,哪有时间怕啊!”
“阿公,电视里拍以前的解放军都是不怕死,是真的吗?”
“瞎说!只要是人,哪有不怕死的?只不过是在什么时候把什么看得更重要罢了。”
古人常说的“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生死”,外公随口道出的一句句话竟都是这样的至理哲言。
受外公影响,高考填报志愿时,我报了军校,“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因为家人不是很支持,刚走出中学校园的我一个人去统战部过政审表,到派出所开证明盖章,到福州去参加体检……尽管中间一波三折,可因为身后那个看着我长大的爱国老人,我每一步都走得很坚定。最后,因为实力不够,我落选了。后来又兴冲冲报了“国际关系学院”,只为了这学院录取前必须在省国家安全局面试,在新时代新的国际环境里,守护国家安全又是多么荣耀而重要的使命。我顺利通过了面试,可最终因为考生录取比例上有特定的要求,我再次落选。那时的我想,原来“爱国”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后来的我选择来到天下英雄城——南昌,在江西财经大学就读国际经济贸易专业,既然没能投笔从戎,那么新形势下,在国际经济贸易上展示大国雄风、曲线爱国又何尝不可呢。
大一的那个暑假,因为参加了农村扶贫志愿者活动,我晚了几天回家,外公病重,等我接到电话赶回老家时,外公已在我生日那天去世。外公不想耽误了晚辈们的学业事业,所以没让家人尽早通知我回来,可他应该有很多话要跟我说,才会在病痛中坚持到我生日这天,在我回来的前一刻,不得不离开,这是有多么的不舍啊……这成了我这一生最大的遗憾。悲恸之余,我只能以更大的努力,好好学习,报效国家,才能告慰九泉之下的那个固执的、热血的老人。
疫情阶段,虽然不能像那些卫生工作者战斗一线,我以笔为枪写下《道且行》来为英雄们摇旗呐喊。“那个在川上垂钓的老人\沉默的黔首 麻衣 葛鞋\多像一条鱼\一段从我身体 潜逃的时光\还有一段关于死生苦乐、关于舍生取义的论辩……”诗句里,隐约有外公、还有他当年对我的谆谆教诲。斯人已去,音容宛在,存在心底的,是最难忘掉的。
今年我参与的“采桔东篱”扶贫助农创业项目,把农村扶贫作为核心关注重点。项目参与了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创业”挑战赛,经校赛、省赛的层层选拔,荣获国家二等奖。强国,必先强自己,而后才是以己之力强吾之国。
“解放后那一年,我们部队……”外公的纪年法是以1949年新中国解放那年计算的,他的从军故事还有远大理想,就从这个起点开始述说……而我们几代人的爱国、强国“远志”也一直在流传,不论生死,世代流传:
尘世辽阔,穷尽我五千年也爱不够
所以我再借一条鱼、一颗流星
来爱河川,甚至苍穹
然后——
再借五百年的泪水来爱你……
【作者:江西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18级 黄沁雅】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