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这一带是开门见‘土’、到处水泥灰;去年之前,是开门见‘堵’、满眼围墙;如今则是开门见绿,心里别提多敞亮……”近日,有媒体报道,江苏省响水县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一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催拆了一批“遮丑墙”“面子墙”,美化了城区环境,赢得了群众掌声。(6月30日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梳理近年来的媒体报道,“遮丑墙”在全国不少地方都曾出现。比如,早在2012年,某县境内212国道沿线修建起高2米、绵延5公里、以琉璃瓦装饰的隔离墙,用高墙遮挡不堪入目的残垣断壁、破旧民房。又如某地因村民住房“脏乱差”影响村容,村集体在该村村民家门前竖起了一堵高2.2米的“遮丑墙”。
“遮丑墙”虽然饱受诟病,但为何总有一些官员热衷于建“遮丑墙”,究其原因,估计主要有三点。一是形式主义思维作祟。面对暴露出来的问题,不敢担当,不敢动真碰硬去解决,而是搞形式、走过场。二是受“只唯上不唯实”思想影响,一些党员干部,干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让领导满意,而不管群众是否满意。三是懒惰心理。相比于踏踏实实去解决问题、啃“硬骨头”,建“遮丑墙”可谓省时省力省钱。
“遮丑墙”只能遮住领导的眼睛,却遮不住群众的眼睛。无论“遮丑墙”再漂亮,再高大上,但也遮不住围墙里面的“丑”。围墙内有多少垃圾堆、有多少臭水沟、有多少破败的建筑……围墙内的群众清楚,围墙外的老百姓也清楚,决定修建“遮丑墙”肯定也清楚。
“遮丑”就是“出丑”。知“丑”不丑,遮“丑”才丑。工作有疏忽,环境建设存在差强人意的地方,这很正常。承认问题、正视问题,不拖、不躲,奔着问题去、迎着困难上,环境治理终会见到实效。如果面对问题,或回避问题、敷衍塞责,或掩耳盗铃、自欺欺人,建“遮丑墙”,虽然短时间内有暂时的看似整洁效果,可以蒙蔽一些作风不实领导干部的双眼,但时间一长,“遮丑墙”必定成为丑陋市容的一部分。特别是网络时代,如果有群众随手一拍,发到网上,世人皆知,当地官员一定会出“大丑”。
一堵墙,将里面脏乱差的现象跟外界隔开了,也将老百姓的信任跟当地政府隔开了。摒弃遮丑心态,及时撤除“遮丑墙”,确实很有必要。(江文)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