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期,亲子研学类旅游产品备受欢迎,订单同比增长七成。然而,市场上部分经营者资质不全,安排的随队人员缺乏相应的资质能力,研学游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一些产品被质疑只游不学或只学不游。对此,专家建议,引导企业转型升级,运用新的技术手段,加强研学产品的开发设计,以满足多元化、个性化、体验化、品质化的消费需求。(7月4日《工人日报》)
近年来,随着家长对研学游的广泛认可,加之官方出台了鼓励研学教育的政策,研学旅行已然成为很多家庭的刚需,特别是在漫长的暑期里,中小学生有更充足的时间,可以安排研学旅行,令暑期研学游活动愈发炙手可热。不过,研学游从业者鱼龙混杂,市场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不少研学机构打着研学的旗号,实则是“挂羊头卖狗肉”,在搞培训课,或者单纯旅游,偏离了研学旅行的正轨。
此前,教育部等11部门发布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指出,研学旅行是一种“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要求各地结合实际,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可见,研学游需要坚持边游边学,寓教于乐,让学生通过参加研学实践活动,切实体会到丰富多彩的校外知识,进而增长见识、开阔视野,引导树立正确“三观”,以及未来成长发展的目标与方向。
研学游市场前景可观,吸引了很多从业者前来分一杯羹。但是,研学游需要立足于教育,以培养中小学生课外素养为目的,不能搞“假研学”来骗钱。例如,一些研学产品动辄数万元,却只游不学,不能提供真实有效的研学价值,纯粹是忽悠家长和学生,这种就要从市场上清理掉,以免扰乱行业秩序。由于市场上研学产品众多,又存在信息差,家长往往很难辨识真伪,很容易掉入坑里去。
因此,为了便于家长甄别真假研学游,相关部门可共同拟定研学游标准,厘清研学旅行的合规界限,从业资格、合同范本等。并可探索实施研学产品备案制度,要求研学机构在发布研学产品时,必须依照标准,制定详细的产品方案,包括研学线路、知识点、学习方式等,将各个环节的细节逐一列举。同时,主管部门可以举办研学旅行产品竞赛,由专家评选一些优秀研学产品,向社会公开推荐,引导从业者积极改善服务。
家长在选择研学游时,可以将市场上的研学产品与相关标准对照,选择合规产品,或者选择官方推荐的研学产品。如果在研学过程中,发现存在货不对板、违反合同的情况,则可积极维权,及时向监管部门举报、投诉,监管部门如果查实后,可要求涉事研学机构退款、赔偿损失,并依照情节轻重,施以相应的处罚。如果研学机构有多次违规行为,则可将其纳入“黑名单”,向社会公布,以达到警示效果。( 江德斌)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