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伴妈妈”曾琴: 64名留守儿童的“妈妈”

宽敞明亮的室内摆放着各类书籍、玩具应有尽有,一侧墙上贴着孩子们用稚嫩笔触绘就的画作,另一侧墙面用照片装点,记录他们的成长点滴……在江西省万安县沙坪镇增仚村的“童伴之家”内,今年33岁的“童伴妈妈”曾琴一边微笑地看着正在玩耍的孩子们,一边不时地叮嘱他们注意安全。

遍访全村,不遗漏一名留守儿童

2018年3月,村里正在招募“童伴妈妈”,在增仚村驻村几年的第一书记(郭书记)立马想到了合适的人选--曾琴。“她喜欢小孩,每次过年过节回来,都能和村里的孩子玩成一片,可以看出来她很有爱心,而且她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相信她能胜任。”郭书记说道。得到消息的曾琴陷入了沉思,她想起自己的孩子从小就是留守儿童,她太知道孩子们需要什么了。留守的孩子大多由老人照顾,缺少父母的关爱和家庭教育,学习和生活难以得到细心的照顾。想到这里,曾琴便忍痛放弃了外面的高薪工作,回家报名参加应聘。经过层层选拔和培训,曾琴最终成为增仚村的“童伴妈妈”。虽然工资不高,但她想到以后既能陪伴自己的孩子,也能为家乡的留守儿童出一份力,心里还是很开心。

曾琴给留守儿童讲绘本故事

因“童伴妈妈”工作刚起步,上岗后,曾琴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摸清全村儿童的家庭情况并建立留守儿童信息档案。由于白天孩子要上学,家长要外出干农活,她只能错开时间,经常是早上踏着露珠、中午顶着烈日、晚上借着月光穿行在增仚村的角角落落。由于曾琴是从外村嫁到增仚村,对村里情况不熟,村里的人也不认识她,开展工作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有的老人以为是骗子,对曾琴不理不睬,甚至还恶语相向。有一次,曾琴实在受不了那个委屈,被骂后便生气走了,但走到半路,曾琴又强忍着泪水折回。她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做到让家长相信我。为了不浪费时间,曾琴先从配合的家庭入手,最后再攻难关。在村组干部及家长的配合与协助下,曾琴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一个不落地完成了全村儿童的信息采集工作,从此,档案上的504个儿童、64名留守儿童就成了曾琴心里再也抹不去的牵挂。

真情呵护,用爱感化叛逆少年

在家访过程中,曾琴得知正在读五年级的小杰和年迈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爷爷告诉曾琴,孩子特别难管,老是不听话,动不动就和他顶嘴,一不高兴就离家出走,对他是既不能打也不能骂。为了搞清楚小杰叛逆的原因,曾琴多次向小杰的班主任了解他在校的情况,面对面和小杰沟通,才知道他一直渴望父母一方能留在自己身边,却迟迟没能如愿,此后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出现自卑和叛逆的现象,成了学校的问题学生。

曾琴组织留守儿童开展儿童汇演活动

为了帮助这个孩子走出叛逆,曾琴多次电话联系他的父母,告诉他们小杰的想法,并把小杰的生活状况和学习情况通过照片和视频的方式记录下来发给他们。但因家境不太好,其父母一直在小孩和家庭收入之间摇摆不定。为使小杰走出困境,曾琴一边不断加强和孩子父母的沟通,告诉他们一切以孩子为重,一边利用周末、节假日的时间,给小杰“开小灶”,单独辅导作业,跟他聊学校的学习和生活。在曾琴的努力下,小杰妈妈也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去年在县城找了份工作,带着俩小孩在县城上学。有了妈妈的陪伴和教育,小杰改掉了许多不良习惯,学习成绩也渐渐上去,方方面面都得到了很大改善。

倾心付出,打造儿童快乐“栖息地”

在“童伴之家”,曾琴尽己所能地关心照顾到每一个孩子。每到周末和寒暑假,曾琴都会在“童伴之家”为留守儿童辅导作业,和他们一起阅读、绘画、做手工,带他们一起在做游戏、打羽毛球等。她还会定期组织策划一些安全教育活动及节日主题活动,让孩子们长见识、知礼仪、讲文明。如今,“童伴之家”已经成为村里孩子们玩耍的“栖息地”,孩子们的童年生活也更加丰富多彩。

曾琴和留守儿童们一起做游戏

“我很喜欢‘童伴之家’,周末和假期我就到这里看书、玩游戏,还交了很多朋友。”刘以媗说,“我最喜欢的就是听曾妈妈讲绘本故事,我也喜欢曾妈妈,她很温柔,对我们很好。”

四年来,曾琴的付出得到了孩子们和社会的认可。从陌生到熟悉,再到孩子们从远处看见她会飞奔到身边很大声地喊她“曾妈妈”,曾琴感到很欣慰。2018年曾琴被中国扶贫基金会评为“优秀童伴妈妈”,并代表江西到北京作典型发言,2020年被评为“吉安市优秀青年志愿者”,2021年被评为吉安市优秀“儿童主任”,2022年获评第四届“吉安青年五四奖章”。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