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场“代表通道”的那些“相遇”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22日在北京开幕,首场“代表通道”于会前举行。六位来自中国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与身处大会新闻中心驻地分会场的媒体记者视频连线,讲述各自的代表故事。

点击进入下一页

5月22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首场“代表通道”采访活动。图为全国人大代表罗杰、石丽平通过网络视频方式接受采访。 中新社记者 杜洋 摄

代表与记者透过屏幕“相遇”。两个会场间的“隔空”对话,背后是对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现实考量。作为曾经奋战在一线的白衣战士,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党委书记、院长罗杰率先在发声,分享他的抗疫经历。

经过3个月的艰苦努力,湖北保卫战取得了决定性成果。罗杰坦言称,一点很深刻的感受便是“人心齐,泰山移”。他对来自国内外的援助表示感谢,“我们更不会忘记,那43000名驰援湖北的医疗队员,你们为我们拼过命,谢谢你们,谢谢每一位帮助过湖北的人。”

罗杰也在现场邀约,欢迎那些帮助过、支持过、关心过他们的人到湖北转一转,“看看正在恢复灵气与秀美的湖北”。

点击进入下一页

5月22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首场“代表通道”采访活动。图为全国人大代表罗杰(左)、石丽平(中)通过网络视频方式接受采访。 中新社记者 杜洋 摄

同样发出邀约的还有与罗杰并排站立的贵州省梵净山松桃苗绣公司负责人石丽平。身为松桃苗绣的第七代传承人,她将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带动了4000多户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就业。

“我也诚挚地邀请大家去多彩贵州看看,看一看我们民族文化的魅力,分享我们脱贫致富后的喜悦。”石丽平说。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战疫”与“战贫”这对难题常被相提并论。观察这次“代表通道”,二者的相遇似乎不只带来了各方关切,还有一股暖意。

当天上午,备受关注的民法典草案提请大会审议。多位全国人大代表都曾表示,这部“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凝聚了几代中国法律人的心血。当民法遇到民众,这部中国首个带“典”字的法律,对百姓生活有何意味?

“民法典其实就是一部人民的法典。”步入“代表通道”,广东省律师协会会长肖胜方以高空抛物为案例,将“万法之母”拉进民众的日常生活中。他表示,民法典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立法表达,是人民权利的宣言书。

“我相信,随着民法典的颁布实施,我们老百姓在物权、合同、人格、婚姻家庭以及继承等各个方面都将得到全方位的保护,而我们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老百姓的幸福生活也将能够得到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肖胜方说。

事实上,国与家的距离并不似想象的那般遥远。回顾在社区工作的30年,上海市长宁区虹桥社区党委副书记朱国萍最大的感触就是:“社区工作搞好了,就是一个小社会,小社会做好了,大社会就稳定了。”

而当代表遇到“通道”,来自基层的声音则被更加清晰、直接地传向社会各方。面对“代表通道”的话筒,朱国萍说:“在我来北京的前几天,大家都希望我在这个场合和有关部门提一条建议,希望快速修改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

最后一个答问时,中国女排国家队队长朱婷谈到了女排精神,却并未过多说起去年以全胜战绩蝉联世界杯冠军,而是回忆起了2018年世锦赛半决赛的失利。

“女排精神不只是在胜利的时候才有,而是一直都存在的。”她说,有时明知得不到冠军,也要竭尽全力,不在乎胜负。这种信念一直都在,从来没有改变过。

攀登者常遇陡坡。当发展前行的脚步遇到突如其来的挫折时,或许人们能够想起朱婷的话:“最困难的时候,恰恰正是我们最团结、最顽强、最忘我的时候。接下来的道路还会有很多困难,希望我们同心协力,一起加油,一起努力。”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