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日前公布了第一批历史文化街区及历史建筑保护利用优秀案例,景德镇彭家弄街区等8片历史文化街区、九江市浔阳楼等24处历史建筑入选。
留住根脉 激活历史文化街区
几年前,景德镇市彭家弄街区还是一片破败不堪的老旧厂房,如今,这里已成为市民休闲娱乐、游客争相“打卡”的网红地标。
2016年开始,景德镇对彭家弄及周边片区进行整体保护更新。2021年,该街区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区文化遗产保护类别杰出奖。
“在街区更新中,我们审慎修复改造。”景德镇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地坚持以“留”为主的小微更新,通过80%以上的留、改及小部分的拆违、新建,最大化保护不同时代的遗存建筑,恢复历史街区的窑砖本色和文化记忆,通过文化赋能,重新激活街区内的瓷文化。
夜幕降临,瑞金市沙洲坝历史文化街区红井街灯火璀璨,游人如织。漫步在这条串联红色印记的街道上,花灯小景、美食集市、虚拟现实体验馆、灯光秀等,吸引不少游客拍照、体验,现场热闹非凡。
红井街全长1250米,总投资2亿元。当地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整合资源、完善业态布局、创新运营模式,提升历史文化街区功能品质,把历史文化遗产转化为当代人可体验欣赏的文化旅游形态,让历史文化彰显时代价值。
“街区保留了原来的格局和肌理,改善了环境,值得游玩。”近日,不少游客对九江市庾亮南路历史文化街区修缮提升效果赞不绝口。
位于九江中心城区的庾亮南路历史文化街区,是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江州古城缩影。该历史街区历史遗存较为丰富,共有全国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九江市在对其进行修复时,没有进行大规模的拆建。开街后,这里已成为游客、市民夜生活的聚集区。
在江西省,一片片历史文化街区被激活,成为实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典范。
活化利用 让古建筑更新重生
文脉延绵,古韵新生。通过文化保护和活化利用“两手抓”,江西省越来越多的历史建筑得以复活重生。
冬夜的浔阳楼光影璀璨,江风习习,风光如画。
浔阳楼位于九江市浔阳区九华门外的长江南岸之滨,与九江长江大桥遥相呼应,是九江市人民政府公布的第二批历史建筑。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九江整体修缮该历史建筑,恢复其历史原貌,加强对建筑特色构件的保护。以《水浒传》中关于江州的故事为脉络,江州剧场的互动,呈现宋代江州风貌,打造还原酒楼场景。根据浔阳楼景点的场地空间、资源特色、历史背景等情况,完善景点配套设施,极大提升了旅游服务品质。
触摸历史,用科技手段讲述古老的故事,让文化遗产与城市文明共生。永新县非遗工坊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
这处历史建筑位于该县南门历史街区内15号,由废弃蚊香厂改造为传统手工艺文化展示场所,包含传统文化展示、竹编手艺展示、文创产品展陈及售卖等功能。在保留建筑原有外立面的基础上,将内部原有的分割墙体全部拆除,并利用铁板等扩大去二层的通道,加强上下层互动。地面铺设青砖,改造为展示空间,在室内挂上竹丝,展示非遗的同时又增加空间的趣味性,同时让室内的光影变得更加灵动。目前,这里是永新县益农农产品运营中心、电商培训实训基地。
“这些入选保护利用优秀案例的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文化底蕴深厚、建筑风貌保存较好、自然风光优美。”省住建厅相关部门负责人说,通过保护-修复-再利用的模式,植入现代生活、艺术元素,吸引多层次人群的文化旅游消费,打造集文化体验、研学旅行、休闲购物、餐饮住宿功能于一体的文化旅游消费主体,充满着独特的“烟火气”“文化味”“人情味”,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