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天新闻丨江右时评:防止“精神溜号”需狠抓落实

近年来,在一些机关单位中,部分年轻人和非领导职务干部群体中出现了“精神溜号”的现象。他们虽然身处岗位,但心却远离了职责与使命,表现出一种消极怠工的状态。就像“小和尚撞钟”,按部就班,绝不多干,也不会开动脑筋去思考如何把工作干得更出彩。

“精神溜号”的背后,是诸多因素叠加作用的结果。比如,年轻干部面对复杂的工作环境和繁重的工作任务,感到迷茫和无助,从而产生了逃避心理;非领导职务干部由于晋升机会有限,工作动力不足,从而对工作失去热情;一些机关单位存在考核机制、激励机制、监督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让党员干部对工作失去了应有的激情。当然,也有一些党员干部受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浮躁风气、功利主义等影响,思想认识滑坡、纪律意识松弛,主观上不想干事、不愿担当。

信念有偏差、机制不完善、监管不严格,既有干部主观不想、精神不振、能力不足等“肩不能扛”、不愿担当的问题,也有怕出错、怕得罪人、怕追责问责而不敢担当、不敢“涉险滩”、不敢啃“硬骨头”的问题。然而,干部干部,关键在“干”。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无论何种原因,都不能成为“精神溜号”的借口。尤其是,机关工作人员本职是为人民服务的,而不是去享清福的,理应时刻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担当时刻“在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精神溜号”耗费的是精气神,影响的是工作效率,损害的是机关单位的形象和公信力。各级机关单位要狠抓落实,引导党员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干劲,切实履行岗位职责,以最优作风、最大担当、最强干劲,为人民群众创造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发展成果。

一方面,要对“溜号”现象进行靶向施治。要从发现问题中看作风、查责任、严纪律,从问题突出表现看共性、找规律,瞄准重点问题、重点领域,靶向发力、精准施治。针对反面典型,抓实以案促改促治,把反面典型案例作为清醒剂和教科书;对相关现象进行严肃追责问责、发挥震慑效应;对其背后折射的作风、责任和制度机制问题进行有效整改。结合地区性、行业性、阶段性特点,深入查找作风建设中存在的典型问题,不断完善查纠、惩戒、治理机制。

另一方面,要给党员干部群体打好“预防针”。“精神溜号”并不是个体病,而是群体病,意味着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因此,要不断完善干部工作体制机制,从源头上解决“不想干”“不愿干”“不会干”问题,明方向、立规矩、正风气、强免疫,多措并举激发党员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把《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关于激励干部担当作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容错纠错工作的实施意见》等规范要求落到实处。引导党员干部树牢造福人民政绩观,鼓足干事创业精气神,让干部打消顾虑、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干事创业,让干的导向更鲜明、动力更强劲、活力更充沛。

“精神溜号”是不担当、不作为、假作为的一种显象。更为重要的是,党员干部要时刻警醒自己:当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党员干部要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掸掉“思想尘埃”,校正“行为偏差”,破除“作风积弊”,自觉远离“精神溜号”,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躬身对照检视自我,在为民服务中永葆忠诚干净担当政治本色。(张鹏飞)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