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13日通报数据显示,境内新增确诊病例首次降至个位数(8例)。在疫情最为严重的湖北省,新增确诊病例自6日以来连续一周低于百例。另有多个省(区、市)相继“清零”。
自今年年初以来笼罩中国的疫情或将散去,不少人也在谈论有关疫情结束的话题。然而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的专家看来,即便是目前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的中国,也还不能轻言“结束”。
判断“疫情结束”有何标准
“武汉确诊病例数降至个位数,也许很快将会‘归零’。但我们面临着新的压力,即来自境外的疫情输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冯子健指出,当前不可太过乐观,而应保持高度警惕。
身处临床一线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副主任林炳亮也有相同看法。他对记者说,传染病会否继续流行,最关键要看是否还有传染源。分析疫情最新形势,他认为“整体不容乐观”,原因在于国内仍有新增病例,国外更是多地暴发。
事实上,想要回答“疫情何时结束”,需要先厘清相关定义。学界对此尚无定论,而世界卫生组织在宣布“非典”、埃博拉等疫情结束时曾基于一条标准:最后一例确诊病例经过两次病毒检测均呈阴性起两个潜伏期后,将被认为该疫情已经结束。
冯子健解释说,按照以往标准,如果一个地区在病例“清零”后再过两个潜伏期也就是28天,没有再发现新的病例,基本上可以确定疫情已被阻断。
鉴于新冠病毒更具隐蔽性,且出现“愈后复阳”“假阴性”等实例,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提出给这条“国际标准”再附加一条标准:“把现有的病例全部找出来收治住院或隔离,以确保不再有新发病例。”
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表示,在各国采取积极措施的情况下,6月份结束疫情是可以期待的。
防控目标不仅是“零病例”
截至12日24时,中国境内现有确诊病例13526例(其中重症病例4020例),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12161人。
林炳亮据此指出,当前国内防疫应着重做好三项工作。首先,加强对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其次,隔断传染源,不仅切断“人传人”,更要在源头上切断病毒从动物到人的传播途径;最后,防止境外输入,“这是目前最重要的环节”。
钟南山、李兰娟、冯子健等多位专家也强调,要警惕境外国家病例输入。一方面,境外输入病例多为无症状患者,加大了甄别难度;另一方面,河南、北京、广东等地都出现了境外输入,其中有患者刻意隐瞒行程,未按要求自行隔离,致使已“清零”的地区再度拉响警报。
如今,世卫组织宣布新冠肺炎具有大流行特征,未来几天或数周内,确诊病例数量、死亡数量和受影响的国家数量都会继续攀升。对于已走出“至暗时刻”的中国来说,又该如何应对?
“要将防控策略从全面围堵转变为积极防御和缓疫策略,把疫情防控常态化和长期化。”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深圳)院长舒跃龙在受访时说,中国不应再把“零病例”作为防控目标,应暂停讨论“什么时候疫情结束”,特别是不要有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
中国横跨“两个战场”作战
当前,中国以外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过4万例。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的话来说,中国本国战“疫”进入扫尾阶段,而中国以外的“第二战场”才刚刚正式开打。
横跨“两个战场”,中国加强关口管理。例如,海关总署对入境人员采取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落实健康申报制度。又如,面向一年一度春夏季攀登珠穆朗玛峰的高峰期,中国西藏登山协会宣布暂时关闭珠峰北坡(中国西藏一侧)通道。
中国也在采取“双线作战”。对内,在本轮疫情流行高峰过去之时,中国最高领导人明确指出,“越是在这个时候,越是要保持头脑清醒,越是要慎终如始,越是要再接再厉、善作善成”。受此号召,无论是医院救死扶伤阵地还是社区防控阵地,都在“咬紧牙关,坚持到底”。对外,中国志愿专家团队已应邀奔赴伊朗、伊拉克、意大利等“重灾区”协助抗疫。
近日,钟南山应邀与欧洲呼吸学会方面视频连线,介绍了中国抗击疫情的经验。该学会表示,钟院士做了“非常有用和全面”的介绍,他们赞赏中国团队在临床信息和病例结果的快速共享和高度透明。
冯子健对本社记者说,中国在应对疫情的过程中积累了许多经验,特别是对疾病特点、控制措施有效性等方面形成了一些认识,把这些经验及时分享给目前确诊病例增长的国家,有助于国际社会形成合力应对疫情。
舒跃龙提醒,这段时间将有不少华人华侨归国,要及时将他们纳入社区管理。同时,国内应加速经济建设,加快疫苗研发。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