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评丨要“315速度”更要“365监管”

3月15日,一年一度的央视“315”晚会如约而至。与往年一样,平时得不到商家有效和及时对待的投诉、无法得到曝光的乱象,通过这“热闹”的日子,借助群体和权益日来得偿所愿。本次“315”晚会聚焦了食品安全、美容、网络直播、旅游、电力等多个行业的诸多问题,画面触目惊心,依旧是让不良厂商难以入眠的时刻,同时这场“打假”盛宴也成为各大企业的年度大考。

每年“315”晚会之后,被曝光企业第一时间回应舆情危机,执行提前制作的应急预案,几乎是“熟能生巧”的规定动作。有人说,这就是“315速度”。诚然,一方面,涉事商家对曝光表现出了高度重视,监管部门的行动更是雷厉风行,这些都是值得欣慰的。另一方面,或许也表明对自己被曝光早有心理准备。直面危机总好过逃避,及时解释总强于掩饰,大型道歉现场的快速出现,也算是舆情处理领域的一项进步。

但是,第一时间发声应对晚会点名,还远远不能消除消费者的信任危机。历年“315”晚会曝光的典型案例,均离不开打击假冒伪劣和欺诈客户行为的主基调,商家出现的大大小小的问题,无不直接指向“诚信缺失”四个字。与此同时,监管部门的“315速度”看似效率极高,是否也从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平时工作的疏漏?媒体调查能够发现的,为何监管部门未曾发现,直到曝光后才来亡羊补牢?这些都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亡羊补牢不如未雨绸缪,不能让监管总在曝光后。对于企业来说,与其在舆情危机到来时诚惶诚恐,终不如平日花功夫消除质量危机。好的企业应该把更多的精力和心思花在对产品质量的打磨上,花在对消费者提供优质的服务上。与此同时,要想让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不仅要靠自律,更要依靠完善的外部监督和严厉的问责制度。监管部门应转变观念,增进服务意识,不偷懒、不拖延,守土有责,才能形成长效的“365”监督机制——全天候、全方位、无缝隙、无死角的严格监管。

今天是“315”,每天都应是“315”。保障消费者权益,永远在路上。普通消费者更重视的其实是对消费市场的常态化监督。这样的关注度和行动力,应该出现在打假维权的每一天,让那些假冒伪劣真正做到无处遁形。(梁一灿)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