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出台了一系列好政策、好措施。但是,这些政策措施是“停在纸上”“挂在嘴上”,还是让企业和群众真正“吃进嘴里”“甜到心里”,身处一线的基层干部是关键。广大基层干部必须充分认识到自身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切实提高服务质效,争做优化营商环境的践行者、推动者。
要把服务意识植根到灵魂深处。观念支配价值取向,思想决定行为准则。基层干部如果自认为是高群众一等的“官老爷”,行动上就难免敷衍、懈怠、傲慢,甚至作威作福,前来办事的企业和群众自然会感到“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只有始终保持坚定的公仆意识和真挚的为民情怀,从心底认清自己“人民的勤务员”身份定位,才能务实、勤快、贴心,让企业和群众如饮甘露、如沐春风。要树立和践行正确权力观、政绩观,深刻认识到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代表着责任和义务,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绝对不能将公共权力“变现”为个人谋取私利。要把企业和群众当“自家人”,多些换位思考,时常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感受其情绪、难处、诉求,用干部的“知冷知热”,换企业和群众的“掏心掏肺”。要把服务企业和群众当“自家事”,忧人之所忧、急人之所急,带着责任、含着感情回应群众期盼、解决群众问题,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做到位。
要把服务成效展现到群众近处。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和群众感受是第一评价标尺。基层干部每天和老百姓打交道,其素质高低、能力强弱、作风好坏,企业和群众感知最真切,体会最深刻,最终都会体现到市场主体用脚投出的选票上。因此,基层干部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提升服务群众本领,真正把好事实事做在群众身边、做到群众眼前、做进群众心坎,赢得群众“点头”“点赞”。要经常性深入一线,走向机器轰鸣的生产车间、塔吊林立的施工现场、汗水挥洒的田间地头,访民意、察实情,精准“把脉”各方面最真切的难点、痛点和堵点。要善用群众语言,多讲通俗易懂的“方言”“土话”,少说照本宣科的官话、套话,以心交心和企业家做朋友、拉家常、谈生产,在“东家长、西家短”的唠嗑中传递真情和温度。要更加注重结果导向,聚焦融资困难、人才不足、成本攀升等企业生产经营实际困难,存一分力尽一分心,有一分光发一分热,想方设法帮助企业解难题、渡难关、稳发展。
要把服务政策落实到工作细处。各项助企惠企政策措施落实了没有、落实得好不好,是检验基层干部担当作为的“试金石”,也是决定营商环境优劣的重要因素。每一名基层干部都必须把不折不扣抓落实作为义不容辞的职责,在“细”上多一点思考,在“实”上多一点用心,努力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让企业和群众多感受一些“雪中送炭”般的温暖、“春雨润物”式的关怀。要深入学习研究,吃透政策文件精神,对各项措施的出台背景、重点内容、特色亮点、有关要求等做到精准把握、烂熟于心,真正成为懂政策、懂产业、懂技术的行家里手。要做精做细政策宣传,坚持因地制宜、按需施策,通过点对点讲解、召开政策宣讲会、悬挂宣传横幅、发布短视频等“线上线下”多种形式,不断提高政策的社会知晓度、获取便利度、找人精准度。要持续开展跟踪监督问效,畅通与企业的信息反馈机制,及时了解政策落实过程中的重点问题和薄弱环节,通过整改补短板、强弱项,倒逼政策更加完善适用。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在优化营商环境这项永不竣工的工程中,我们每一名基层干部都要撸起袖子,躬身入局,切实强化舍我其谁、责无旁贷的“主人翁”意识,发扬有求必应、无微不至的“店小二”精神,更加主动做到爱商、亲商、助商、安商,切实以优良的作风、周到的服务,成为展现当地优质营商环境的靓丽名片。(南昌县 丁利敏)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