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春季易感这几种疾病,家长要警惕

随着气温逐渐上升,各种病毒和细菌繁殖加快,江西省儿童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医生为大家讲解一下春季儿童常见疾病的主要特点和防治要点。

诺如病毒

人体感染诺如病毒后引起的疾病称为诺如病毒感染性胃肠炎。诺如病毒通过消化道传播,日常生活接触水源、食物、气溶胶均可感染,由于诺如病毒颗粒很小,且仅需10-100个病毒就可致病,因此在幼儿园、学校等人群集中地很容易暴发疫情。

诺如病毒人体潜伏期多在12-48小时。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儿童主要症状为呕吐,严重时可能出现脱水症状。因其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也是引起非细菌型胃肠炎的主要病因。

流行性感冒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潜伏期为1-3天,患儿发病后1-7天均具有传染性,病初2-3天传染性最强。

流感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酸痛、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注意孩子患流感后,如发现病情加重,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发病早期尤其是发病48小时之内,用抗流感病毒药物能显著降低流感重症和死亡的发生率。

猩红热

猩红热是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人群普遍易感,5-15岁为高发年龄。传染源为病人和带菌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大多数患儿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重者体温可升到39℃-40℃,畏寒,同时伴咽痛、头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全身不适等症状。

一般发热24小时内出现皮疹,开始于耳后、颈部、上胸部。一日内可能蔓延至全身,皮疹呈鲜红色,类似鸡皮疙瘩,用手指按压时,可使红晕暂时消退,受压处皮肤苍白,经十余秒钟后,皮肤又恢复呈猩红色,这种现象叫“贫血性皮肤划痕”。还可能会出现“草莓舌”“杨梅舌”“口周苍白圈”等。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出现神经系统、呼吸系统严重合并症,病情进展快。

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或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

多数患儿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口痛、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手、足、臀部出现斑丘疹,后转为疱疹,皮疹数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不痛、不痒、不结痂、消退后不留痕迹。

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2~5天左右出现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注意当患儿出现下列表现时,应警惕为重症患儿,及时到医院就诊:持续高热,头痛、呕吐,精神反应差、嗜睡、抽搐,肢体无力、急性偏瘫,呼吸急促甚至呼吸困难、心率增快,面色苍白、皮肤发花、四肢发凉、发绀、出冷汗等。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流腮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俗称“猴儿包”,以腮腺非化脓性炎症、腮腺区疼痛为临床特征,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唾液传播。多见于5到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一次感染后可获终生免疫。

大多数患儿急性起病,有发热,体温可达39℃以上,可伴畏寒,咽痛、头痛、肌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全身不适等症状。数小时后腮腺肿痛,逐渐明显,腮腺肿痛最具特征性,一般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边缘不清。局部皮肤发亮但不发红,触之坚韧有弹性,轻微触痛,张口、咀嚼(尤其进酸性饮食)时疼痛加剧。

通常一侧腮腺肿胀后1~4天累及对侧,腮腺肿胀3~5天到达高峰,7~10天逐渐消退,颌下腺或舌下腺也可被累及。注意腮腺炎可并发脑膜炎、心肌炎、睾丸炎或卵巢炎等,少数患儿出现听力损害。

水痘

水痘是一种急性传染病,人群普遍易感,1-14岁为高发年龄。水痘传染性强,一次发病可终身获得较高的免疫力。

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或人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被传染水痘。人体感染水痘病毒后,经过大约2周的潜伏期后发病。

患儿感染后可出现发热、头痛、全身不适、食欲下降等症状,发病24小时内出现皮疹,皮损呈现为细小的红色斑丘疹→疱疹→结痂→脱痂的演变过程。

皮疹先发于头皮、躯干受压部分,呈向心性分布,即躯干部最多,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手掌、足底更少。黏膜亦常受水痘侵袭,见于口腔、咽部、眼结膜、外阴、肛门等处。在为期1-6日的出疹期内皮疹相继分批出现,脱痂后不留癫痕。

水疱期痛痒明显,若因挠抓继发感染时可留下轻度凹痕。水痘通常比较温和,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但个别患儿在病程后期可能并发脑炎。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