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时评丨对“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为零”的未尽之问

广西壮族自治区审计厅近日公布了一份报告,揭示了自治区一所高校的科教振兴资金审计情况。报告显示,该校累计获得科研经费1.31亿元,实施科研项目862个,但成果转化率为零。

“搞科研,失败是家常便饭”。科技成果转化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同时将技术转化为产品、走向市场需经历漫长且复杂的过程。希望每一个科研项目成果都能成功转化,那肯定是不现实的,在科研成果转化上,允许失败这不言而喻。但实施科研项目 862 个,科研经费投入1.31 亿元,却全军覆没、颗粒无收,这确实发人深思。

在当今世界范围内, 经济的竞争愈来愈表现为科学技术的竞争,表现为科技成果(特别是高技术成果)转化数量、质量和转化速度的竞争。高等院校是我国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如果高等院校缺少忧患意识,不自我加压,在科研项目立项上或者论资排辈,或者讲关系、搞平衡,或者不充分论证,匆忙立项,不但让政府科研经费投入打水漂,而且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为零,需要当地相关部门和高校一起,认真排查每一个实施项目转化失败的原因,如果是技术本身的局限性,或是市场需求的不匹配等原因,就要认真总结失败的教训,避免今后再犯类似的错误。如果是人才评价存在“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问题,导致立项不科学、不合理,就必须转变观念,大胆变革,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分类评价体系,让科研项目的立项更精准,更接地气。如果是一些高校领导存在乱作为,存在以权谋私的行为,导致转化率为零,也要旗帜鲜明地追责问责,以教育震慑后来人。

据报道,2022年,高校专利转让及许可合同数量突破6.5万项,专利转化金额从2012年的8.2亿元增长到88.9亿元,增幅接近10倍。对于一些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为零,相关部门、高校要多推演、多反思,从制度助力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让更多科研成果走向市场。(李瑛)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