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江右时评:让用人单位当好“用人主角”

我国人才资源总量达到2.2亿人,比2012年增加1亿人,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梯次合理、作用突出的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探寻新时代人才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深刻原因,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十年来,党对人才事业的领导全面加强,以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聚才的良方,推动形成天下英才聚神州、万类霜天竞自由的人才发展环境,我国人才发展顶层设计不断加强,形成了自上而下的人才发展路线图。在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征程中,人才工作不是党委政府的“独角戏”,必须建立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工作体系,发挥用人单位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中的主体作用,让用人单位当好“主角”。

履好主责,促进人才要素活起来。用人单位处在人才工作的最前沿,一头连着人才和科研,一头连着政府和管理,更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担当精神,切实履行好主体责任,科学精准抓住以“放权”“松绑”为核心内容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机遇,转变观念、提升能力,确保人才政策接得住、接得好。授权不可随意用,“放权”不是“放羊”。用人单位在招才引智过程中,要主动接受监督指导,完善内部约束和外部监督体系,敢于“破四唯”“立新标”,大胆试点“揭榜挂帅”、人才自主评定等创新举措,着力破除权力下放“消化不良”等问题,打通人才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确保授权事项落到实处,真正让政府放心、人才受益、事业发展。

当好主角,搭建干事创业的舞台。“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得人之要,必广其途以储之。”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用人单位要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前沿科学重大问题,围绕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大任务,紧贴科技攻关和产业发展需求,搭建更多更好的创新创业平台。在勇闯科学“无人区”过程中,不能像工厂流水线那样管理,要更注重宏观把控,管理上多做“减法”,支持上做“加法”,向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充分授权,赋予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更大经费支配权、更大资源调度权。要鼓励科研人员组建跨学科、跨领域的创新团队,支持创建科学、技术、工程等各类人才的攻坚团队,构建“分可独立作战、聚可合力攻关”模式,开展全链条、跨部门协同攻关,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

唱好主戏,提升服务保障的成色。一场大戏好不好,关键要看掌声多不多。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科技领军人才敢于挂帅出征,就要增强用人单位的服务意识和保障能力,注重先“建渠”后“放水”,扶上马后还要送一程。要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人才使用机制,做到以人才为本,信任尊重人才、善待包容人才,做到不求全责备、不论资排辈,不用一把尺子量到底,激发创新创业活力,让人才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对待急需紧缺的特殊人才,要制定专项支持政策,让有真才实学的人才有用武之地。注重在思想上主动引导、工作上创造条件、生活上关心照顾,方能实现“干事业”与“得人心”的有机统一,让越来越多的“千里马”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不断涌现、竞相奔腾。(汤家)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