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江西两会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方能“赣”劲十足

1月11日上午9点,江西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在南昌开幕。会上,江西省省长叶建春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报告强调,努力使人民期待的事成为政府要干的事,政府在干的事成为人民拥护并积极参与的事,政府干成的事成为人民受益并赞成叫好的事。这句话,暖心又给力。

人民期盼、民之所望,既是民心所向,更是党和政府的神圣职责。把人民期盼的事变成政府要干的事,这不仅是一种责任和情怀,还是政府工作的原则和方法论。始终把人民群众期盼作为政府工作的目标,生动体现了人民政府“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和担当,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

实干最好的语言,实干最好的担当。一个时代的气质与风貌,是由实干定义的;一个干部的担当和作为,是由实干决定的。在2023年江西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我们不仅看到政府顺应民心,帮人民排忧解难,让人民过好日子出台的具体措施,更深切地体会到政府对普通人民日常生活细致入微的关怀与体贴。省政府决定了的事,就要坚决把它干好,干出个样来。干对干好,政府工作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参与;实打实做事做人,党员干部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点赞。

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方能适应时代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盼。省政府工作报告在总结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时,特意指出一些干部思想不够解放,斗争意识和斗争本领不强、实干精神不足。春天播种,秋天就有收获。 想干事是事业心、责任心的体现,面对新时代新挑战新任务,“干,才是马列主义;不干,半点马列主义也没有”,只有突破思想束缚,才能充满激情。“要倒给别人一杯水,自己得先有一桶水”,强化“能干事”的过硬本领,掌握技巧方法,才能事半功倍。“要干就干成,要干就干好”,面对困难和挫折,不能心有余而力不足半途而废,或者空耗时间、精力,甚至产生副作用,只有涵养“干成事”的工作作风,才能走好各项工作的“最后一公里”。

我们也看到,有的人虽然能力不俗,但是面对改革发展任务,认为“干事就会出事、不干太平无事”,甚至有的干脆“躺平”“摆烂”,这些“庸懒散、软拖慢”行为不符合事业发展、攻坚克难的需要,还让真正想干事的人吃亏,必须坚决杜绝。新时代是实干者的舞台,是奋斗者的时代。从《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到《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为实干者撑腰,为干事者鼓劲,吹响了鼓励干部担当作为的强劲号角,树立了支持干事创业的鲜明导向,让想干事、能干事的干部没有后顾之忧。党的二十大发出实干兴邦的号召,外有百姓期盼,内有机制松绑,肩有使命召唤,倘若还不想干、不敢干、不会干,实在说不过去。

使命在肩,更需人为。打造敢担当、善作为的“五型”政府,需要一大批经过实践锻炼的、具有真才实学的干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必须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始终把人民的期盼作为政绩的“风向标”,紧紧抓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只争朝夕、真抓实干、团结奋斗,在干事创业的热土上迸发奋进力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江西贡献智慧和力量。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