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神秘家族,浓缩半部建筑史

“一家样式雷,半部古建史”,是什么人设计出太和殿这样无与伦比的顶级木结构建筑?故事还要从江西永修的“样式雷”家族说起。

太和殿是中国现存规制最高的古代宫殿建筑,其顶级的榫卯结构和坚固程度十分出名。但你可能不知道,这样一座建筑精品却是由江西省永修县“样式雷”家族设计建造。更令人惊讶的是,中国五分之一世界遗产的建筑设计都出自这个家族。

8月2日,中国国家版本馆首批版本捐赠入藏仪式在京举行,南昌丰和营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太和殿木结构模型”“太和殿木结构全息互动数字展示文件”等16件来自江西的艺术精品入选。

太和殿木结构模型。

是什么人设计出太和殿这样无与伦比的顶级木结构建筑?故事还要从江西永修的“样式雷”家族说起。

“样式雷”,是对清代200多年间主持皇家建筑设计的雷姓世家的誉称。

清代,从顺治二年(1645年)到宣统三年(1911年),在长达260多年里,江西省南康府建昌县(今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雷发达一家八代十人因相继担任皇家建筑师,被人们誉为“样式雷”。

“样式雷”是中国古代建筑科技史上成就卓著的杰出代表。经“样式雷”家族设计、承办的皇家工程有紫禁城(故宫)三大殿、颐和园、万寿山、玉泉山、香山园庭、承德避暑山庄、昌陵、圆明园东路工程、定陵、惠陵、隆恩殿等。至第六代“样式雷”雷思起和第七代“样式雷”雷廷昌时,“样式雷”名声大噪,闻名海外。

永修县样式雷祖屋。 刘远庆/摄

“样式雷”建筑世家创造了5项“世界文化遗产”和1项“世界记忆遗产”,是全球唯一获此殊荣的建筑世家。

从1987年到2008年,中国有25处建筑物或遗址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其中有5处建筑物出自“样式雷”的手笔 ,分别是:故宫、天坛、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和明清皇陵的清东陵、清西陵。

不仅仅是建筑,“样式雷”建筑世家还留下了2万多件极为珍贵的建筑史料——“样式雷图档”。“样式雷图档”包括设计图纸、烫样和施工设计说明。“样式雷图档”涵盖清代皇家建筑规划、设计和施工各个阶段的详细情况,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最翔实、最直观的资料,对研究清代历史和中国古代建筑史,以及相关文物建筑的保护、复原等,均有巨大价值,反映了中国古代建筑达到最后一个高峰时期的全面成就,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技术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2007年6月2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样式雷图档”入选《世界记忆遗产名录》。当时中国入选“世界记忆遗产”的项目仅5项,“样式雷图档”是其中之一。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史料证据,中国古代的辉煌建筑都被认为是靠能工巧匠的经验修建起来的,甚至不需要设计图、施工图。“样式雷图档”的存在,彻底否定了这种观点,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高超水平。

中国古代建筑,无论是宫殿、寺庙、园林、住宅还是陵墓,它们的个体和群体形象都是一个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技术(包括建材、结构方式、施工方法等)诸方面条件的综合产物。“样式雷图档”是清代皇家建筑设计及营造活动的真实记录,不仅对于研究清代建筑历史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揭示营建活动的整体背景,以及探寻清代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艺术诸方面史实,都具有很大价值,也起到了参证弥补史籍或其他清代档案记载不足的作用。

“样式雷”在修建清宫的设计中,既对中线上的建筑物保持严格的对称,又对主轴两侧次要轴线上的建筑物采用大致对称而又灵活变动的格局。这样的安排,既突出了中心,体现了“居中为尊”的思想,又形成了统一而有主次的整体。按这种设计思想所设计修建的清宫,被海内外推崇为我国古代建筑中线对称设计的典范。

永修县样式雷祖屋。 刘远庆/摄

“样式雷”始祖雷发达,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 生,出身木工世家,祖父雷玉成、父亲雷振声、叔叔雷振宙都是木工。雷发达12岁随父亲学习木工技艺。明朝末年,雷发达随祖父雷玉成、父亲雷振声全家迁徙至金陵之石城(今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谋生。雷氏在金陵城开了一家木工店,雷发达随父亲、叔叔参与过金陵城古建筑的修缮工程。在父亲的严格管教下,雷发达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

顺治二年(1645年),雷发达和叔叔雷振宙“以艺应募”赴北京参与紫禁城重修。雷发达当时年仅26岁,技艺超群,工作勤奋,为人谦和,讲究诚信,深得工部长官的信任和工友们的爱戴,很快便在工匠中崭露头角。

重建太和殿时,缺少楠木做大梁,雷发达建议拆取明陵旧楠木柱充用,得到工部长官的支持和皇室的首肯。大殿上梁之日,顺治皇帝率文武百官亲临行礼。上梁之时,大梁悬而不落,工部长官相顾愕然,唯恐耽误了上梁吉辰,令雷发达换上官服,袖揣铁斧,攀上梁架,咔咔几斧,榫合梁落,上梁礼成。

顺治皇帝目睹上梁全过程,十分高兴,当场授予雷发达工部营造所长班。自此,“上有鲁班,下有长班,紫薇照命,金殿封官”的传说不胫而走。

此后数十年,雷发达一直担任部营造所长班,主持并参与了清皇家多项重大工程的设计和建设,直至70岁“解役”,由此奠定了“样式雷”家族在清代皇家建筑工匠中的领袖地位。

雷发达“解役”后,雷金玉子承父职担任工部营造所长班,承办了卢沟桥、雍和宫、承德避暑山庄等工程,成为第二代“样式雷”。在修建圆明园的过程中,雷金玉将江南的圆润秀美与北方的朴实简洁融入圆明园三十景中,赢得了雍正皇帝的赏识。

永修县样式雷祖屋。 刘远庆/摄

然而,“样式雷”家族也先后两次面临后继无人的危机。

第一次发生在雍正七年(1729年)秋,随着第二代“样式雷”雷金玉去世,雷家却没人能继承他的技艺。所幸其子雷声澂在母亲雷张氏的严格管教下长大成人,在无父兄的指导下自学成才,继祖业任“样式房”掌案。雷声澂成年时正值乾隆盛世,其兴建的万寿山清漪园总体规划以杭州西湖为蓝本,同时广泛仿建江南园林及山水名胜,园内的主体建筑为大报恩延寿寺,并有一条长达700多米尺的长廊,其建筑与装饰绘画都相当精彩,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第二次发生在道光五年(1825年),第四代“样式雷”雷家玺去世时,其子雷景修22岁。雷家玺担心雷景修难继重任,留下遗言将“样式房”掌案职位移交给同事郭九。雷景修谨遵父言,将“样式房”掌案职位移交给郭九,自己甘居其下,兢兢业业奋斗了24年,终于在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46岁时,凭借着自己丰富的建筑经验,争回了“样式房”掌案一职。雷景修除了恪尽职守外,尽心收集祖上留下的和自己创作的图纸、画样、烫样、工程做法、簿册、折单等资料,所收集的资料装满了3间房屋,对“样式雷”图档能够流传至今居功至伟。

“样式雷”家族在第六代雷思起手中发展到巅峰。同治十二年(1873年),慈禧为办40寿诞,决定重修圆明园,要求雷思起一个月之内做出所修宫殿的画样和烫样。雷思起与其子雷廷昌带领“样式房”工匠,夜以继日制作万春园大宫门、天地一家春、清夏堂、圆明园殿、奉三无私殿施工所需的画样和烫样。同治皇帝和慈禧亲自审查修改,连续五次召见雷思起父子,封赏雷思起二品顶戴,雷廷昌三品顶戴,“样式雷”家族的荣耀在帝国的衰败中迎来荣耀巅峰。

雷思起去世后,其子雷廷昌成为第七代“样式雷”,父子两人闻名遐迩,“样式雷”地位更为显赫。此后,雷廷昌长子雷献彩成为第八代“样式雷”。但随着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清王朝退出历史舞台,皇家建筑终止,“样式房”也随之消失。

“一家样式雷,半部古建史”,纵观八代“样式雷”,从强盛繁华到日薄西山,在260多年的岁月中,“样式雷”家族与清帝国一路同行,他们凭着天赋、勤奋和坚韧,成为中国营造的集大成者,把姓氏烙印在中国留存至今的众多世界文化遗产上,在华夏大地上留下一处处惊艳的人文胜迹。

永修县梅棠镇新庄村畲族雷家组航拍图。 刘远庆/摄

参天大树,必有其根;环山之水,必有其源。“样式雷”之所以成为世界级建筑巨匠,得益于雷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诚德家风。

雷氏文化源远流长。雷氏祖先在族谱中制定了《家训十则》,教育后人要尽孝尽悌,尊敬师长,读书明礼,尊法守礼,敦亲睦邻,诚实做人,勤奋做事,不贪不吝,涌现出众多名士贤良、文臣武将。

“早晚谨慎,官差宜勤不宜怠,衣食宜简不宜裕,共事宜和不宜生,则获无疆之福矣。”“诸事竭力尽心尽力而为,下功夫学习。总要吃亏才好。慎之慎之。”……国家图书馆保存着230余封“样式雷”世家家书,他们以家书的形式传递技艺,教育子弟。

正是因为家书家训世代相承,不断规范且哺育“样式雷”家族,才使之瓜瓞绵绵,兴旺发达。时至今日,“样式雷”的家风家训,仍持续散发着时代光芒,成为哺育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

“样式雷”不仅是雷氏一族的荣耀,更是灿烂多姿的中华建筑文明的荣光,是十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今年6月,江西“样式雷”太和殿木结构模型收到来自中国国家版本馆的典藏证书,8月中国国家版本馆首批版本捐赠入藏仪式在京举行,该模型正式入驻中国国家版本馆。“样式雷”也曾多次亮相国际舞台,向世界展示了大国工匠风范。

江西作为“样式雷”的缘起之地,要以更高的目标要求、更大的工作力度,系统地保护好、传承好“样式雷”建筑文化,让历史遗产不断焕发新活力。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