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位推动加强领导。乐安县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党建引领传统村落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统一领导,明确了1名县级领导干部联系1个传统村落,协调解决传统村落保护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同时专门在牛田镇流坑古村设立了正科级事业单位流坑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对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工作进行统筹管理,确保有专人管事,有经费办事。
流坑古村全景图
试点总结明确要求。乐安县在前期确定两个试点乡(镇)为“实验田”“摸着石头过河”的基础上总结提升实践经验,结合省市要求制定印发《乐安县党建引领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实施方案》和年度重点任务清单,以清单化分解量化目标任务,明确31个县直有关单位和16个乡镇工作要求,同时将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工作纳入乡镇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生态立县和县直单位服务高质量跨越式发展重点工作年度考核指标,压紧压实各乡镇和有关单位工作责任。
流坑村史馆
党员包保模式再优化。乐安县积极推行“党员责任区”和“党员包户巷”机制,为每名党员划分保护责任区,分户巷挂点联系20-50户群众,上户开展消防安全隐患排查、矛盾纠纷调解等工作。成立传统村落保护党员巡查队、义务消防队,建立传统建筑台账,依托网格体系分片划组开展定期巡查、专人打扫,防止传统建筑受损。成立以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为主的“三老”理事会,同时成立“三老”理事会党支部,定期组织开展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座谈研讨,分析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落实责任人和整改期限,并由“三老”理事会成员监督完成。
社会参与意愿再强化。探索建立乡镇党员领导干部联系乡贤制度,1名党员领导干部挂点联系5-6名辖区传统村落在外乡贤,以开展返乡人才“六个一”活动为载体,邀请在外乡贤担任“特聘村主任”和“城市人才”,为传统村落保护和开发出谋划策。同时积极发挥党员桥梁枢纽作用,引导成立“文物保护理事会”,文物保护理事会由老党员、老干部及有威望的村民组成,组织村民集资,接受社会捐款,对传统建筑进行修缮。据统计,仅湖坪乡、牛田镇村民就先后投入资金8000余万元,修缮100余处传统建筑。
乐安县湖坪航拍
村民内生动力再激活。村党组织将传统村落保护写入村规民约,定期开设“古村课堂”、召开“禾场话事会”,讲授古村文化和古村保护知识,利用道德“红黑榜”,宣传传统村落保护典型事迹,引导村民将保护意识融入日常工作和生活。同时在有条件的传统村落小学开设“古村课堂”,把传统村落保护和村史文化等知识点,作为一项基本课编入课程计划,用鲜活语言、生动事例、美妙图画讲好传统村落故事。
以资金投入为基。传统村落的保护开发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近年来,乐安县在财力极其紧张的情况下,投入近300万元,完成了被列入国家和省级名录的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先后争取和整合资金近10亿元,加快对传统村落、传统建筑进行维护和修缮,以及文化挖掘等工作。
乐安县湖坪国宝公祠
以红色传承为骨。乐安县红色资源丰富,2260名乐安先烈为革命献出宝贵生命,4000多条红军标语无声记录这段红色历史,为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乐安县投资近2000万元将传统建筑——“国宝公祠”改建为乐安县红军标语博物馆,展馆内集中展示了全县保留的3826条红军标语中具有代表性的标语400多条,反映了乐安苏区革命时期的激荡局势,是江西省第一个红军标语博物馆,是井冈山干部学院现场教学点,有效将传统村落保护、红色文化传承与现代旅游产业发展融合。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