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或使用APP时,被询问是否可以授权访问自己的私人空间;收到一条陌生短信,却准确知道自己的姓名;经常接到一些陌生电话向自己推销各类产品或服务……人们因个人信息被过度收集,导致私人生活安宁被无端侵扰的吐槽早已遍地。
这些困扰怕是我们每个人都曾遇到过。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却同时也把我们的个人隐私暴露在网络之中。在使用各款手机APP和网站的时候,我们经常会遇到“附加条件”,要想安装或使用APP或网站,需要我们授予各种权限,否则,便无法安装和使用。也正是这种“霸王条款”的存在,让不少用户被迫妥协,“主动”提供个人信息,最终,致使个人信息在网上“裸奔”,自己在网络上成为了一个“透明人”,毫无隐私可言。
尽管个人隐私在网上“裸奔”,给我们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困扰,甚至还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但因维权成本问题,很多人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较真儿”,选择诉讼维权的则更少。到头来,只是吐吐苦水,自认倒霉罢了。但越是这样,越是会让一些网络平台得寸进尺,甚至是有恃无恐,进而形成恶性循环。所以,我们对个人隐私在网上“裸奔”的乱象,不能置之不理、放任不管,而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堵住个人隐私裸奔的路子。
一方面,作为用户要不断强化法律观念和维权意识,如果只是吃“哑巴亏”,尽管有各种法律法规给我们做后盾也难起作用。而且,要知道《民法典》在第四编“人格权”中专门设立第六章“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对个人隐私和信息做出明确规定。我们有什么顾虑和担忧呢?所以,如果我们的个人隐私受到不法侵害时,一定要敢于站出来,拿起法律的武器进行维权。
另一方面,则需要工业和信息化部门不断提高技术手段,对网络平台调取权限等问题进行技术攻关,进一步提升专题治理的成效。同时,对有问题不整改或整改不彻底、问题反复出现、搞技术对抗逃避检查的企业和APP,要采取直接下架、停止接入、行政处罚、风险提示及信用管理等更加严厉的措施进行处置,以肃清网络环境,真正堵牢个人隐私网络“裸奔”的路子,切实维护网络用户利益。(韩朝辉)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