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仿古建筑风格的白水湖污水处理厂。通讯员陈洁摄
九江“两河”流域综合整治工程地下污水处理厂施工现场,工人正在忙碌。本报记者曹诚平摄
陈洁 记者 曹诚平
春风又绿江南岸。在九江长江一桥桥头堡旁的白水湖畔,一座汉唐仿古建筑风格的花园式污水处理厂已经建成,与不远处的琵琶亭景点浑然一体。这是实施长江大保护、打造长江最美岸线以来,中国长江三峡集团(以下简称三峡集团)在长江沿线省市中首个建成通水的污水处理项目,也是三峡集团长江大保护项目建设克服疫情影响,抢时间、赶进度的一个缩影。
地下处理污水 地上秀美公园
走进九江白水湖污水处理厂项目工地,白墙灰顶、飞檐翘角、棕色腰线、古风满满的厂房令人眼前一亮。工人们正在忙着铺草皮,种树栽花,对厂区进行绿化美化。
白水湖污水处理厂是三峡集团长江大保护项目在九江的6个子工程之一,项目负责人李龙山告诉记者,白水湖被誉为九江城东的一颗明珠,但由于该区域污水管网破旧,周边居民生活污水长期直排湖中,导致湖水成为劣Ⅴ类黑臭水体。白水湖污水处理厂项目采用“土地集约型、资源利用型、环境友好型”半地埋式污水处理先进技术,占地面积仅3000平方米,却可将白水湖区域552公顷范围内的污水进行收集处理,日处理污水能力达1.5万吨。经过处理后的污水,可达国家一级A类标准排放。
李龙山告诉记者,白水湖污水处理厂除了机房在地面外,污水处理流程全部在9米深的地下完成,地上则打造成亲水公园,为最美长江岸线再添一道亮丽风景,成为市民散步休闲的好去处。
在位于庐山脚下的九江“两河”(十里河、濂溪河)流域综合整治工程地下污水处理厂项目工地,吊臂挥舞、焊花飞溅,一派忙碌景象。李龙山告诉记者,该项目是三峡集团长江大保护项目中首个花园式全地下污水处理厂,占地面积2.2万余平方米,设计规模为日处理污水能力3万吨。项目采用全地埋式结构,包括机房、办公房在内,所有的污水处理设备全部在13米深的地下运行,地面将建成一个集生态科普和休闲功能于一体的花园式生态湿地公园。
“两座花园式地下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行后,既可大大提升九江市区的污水处理能力,打造天蓝、水清、岸绿的最美长江岸线,又可为市民增加两处生态休闲公园,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居民幸福感。”李龙山说。
与时间赛跑 工程进度超原计划
白水湖污水处理厂项目复工时间是2月17日,复工之初,遭遇了人手紧缺等问题。经过多方协调,终于通过搭乘复工专列等方式,接回省外员工112人。针对机器设备、原材料等无法运进施工场地的问题,项目方与相关部门进行协调,打通了运输通道,将机器设备及时安装到位。目前,工程已经进入扫尾阶段。
九江“两河”流域综合整治工程,是三峡集团在九江的6个子工程中概算投资最大、工期最长、涉及人口最多、辐射面最广的项目,地下污水处理厂是该工程的“心脏”,一步延期,将步步延期。疫情发生后,项目面临原材料供应受阻、员工返岗时间推迟等种种突如其来的变化。
为确保工程不因疫情影响进度,项目方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第一时间办理了复工审批手续,于2月10日正式复工,成为九江市第一个复工的重点项目。项目复工时,正是疫情防控最吃劲的阶段,员工返岗困难,公司采取包车等方式,从湖南、贵州等地接回员工539人。
在施工中,项目部合理部署各项施工流程,与时间赛跑,相继克服了施工场地狭小、人员吃紧、材料供应紧张等多种不利因素,将原来的白天施工,改为24小时两班倒施工。桩基施工、土方开挖、清运泥土等相互配合作业,从而大大提高了效率。
目前,九江“两河”流域综合整治工程地下污水处理厂项目共完成挖运土方近30万方,混凝土浇筑近4万方。截至3月底,实际施工进度已经超过原计划施工进度,成功将疫情耽误的时间“夺”了回来。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