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赤兴的土地,空气就变得甜润起来。”江西省环保厅派驻万载县赤兴乡皂下村的工作队员熊心雨经常向朋友如此介绍驻村的地方。她口中的赤兴,辖区内山多林密,森林覆盖率达到76.25%。绿色是赤兴的底色,守着青山绿水如何过好日子?如何实现产业发展?在“三比三争”活动的指引下,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赤兴走出了一条“复绿”“蓄绿”“护绿”,发展“绿”产业之路。
“复绿”:工矿企业转型发展
“这里原先都是裸露的泥土,晴天沙尘暴,雨天泥石流,群众反映强烈。”该乡工办主任张柱贵全程见证了企业的变化,“现在全部完成绿色矿山建设,企业的生产合规了,群众也受益了。”该乡瓷土储量丰富,品质高,以前存在无序开发的问题,造成自然资源的破坏,引发不少群众纠纷。近年来,该乡动真碰硬打非治违,淘汰落后产能,把全乡瓷土开采整合为3家规模较大企业,并积极支持企业合规经营,集中资源投入到绿色矿山的建设中来。“厂区的苗木和草皮总的花费一百多万,虽然今年天气干燥,但是我们管护得好,全部都成活了。”新艺矿业负责人黄总指着满山的绿色说。该乡还淘汰效益较差的花炮生产企业5家,引线企业3家,全力扶持剩余2家花炮厂和1家黑火药厂扩大经营规模,转型升级为安全绿色企业。
“养绿”:农业产业有规模
“七年前,这里都是荒坡,石头遍地,杂草丛生,耕不了田,也种不了地。”望着1800亩沉甸甸的果树基地,皂下村村委副主任陈厚文满怀感慨。种植业是山区群众因绿而生的传统产业,但是一直以来都是小农经营,规模小、效益差。如何变种植业为富民产业?该乡经过广泛征求党员、乡贤、致富能手意见,最终选择茶叶、果树、黄精种植为发展重点,有针对性引进企业,或者集体成立合作社规模经营,在不破坏生态的前提下发展乡村产业。皂下村就是集中民智、凝聚民力,成立合作社抱团发展的代表。“如今,我们的砂糖桔已经进入盛产期,既绿了山,也富了民。”陈厚文说。该乡还注重延伸产业链条,引进在外创业成功人士投资建设黄精加工厂,打通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的全产业链,提高了黄精产业抵御风险能力。当前,该乡已经形成皂下的果树、花桥的茶叶两个千亩种植基地,楼山的油茶、新华的黄精、镜山的刀豆三个百亩种植基地,每年吸纳300多名劳动力就近就业。
“护绿”:新进项目提速
“这里环境好,包吃包住,每个月工资也有4000多元。”书堂村刘冬仔从一个伐木工变成了“打工人”,角色的转变让他精气神更足,“周边还有不少人到了城里,在城里买了房安了家。”靠山吃山,这是山区人的传统。但是山区的承载力是有限的,只有提供更多就业岗位,转移剩余劳动力,才能更好涵养山区生态。为此,该乡专门成立招商安商小组,由主要领导挂帅出征,引进有实力的企业落户县工业园,优先吸纳赤兴籍劳动力就业。近年来,该乡招商引资成果丰硕。截至目前,共引进10家企业落户县工业园,总投资16亿元,增加就业岗位890余个。投资3.5亿元的风电项目12台风机已经全部并网发电,为千家万户送去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该乡还在严格保护辖区内涵养区、生态红线区的基础上,盘活有限的建设用地资源,在镜山村分批建设占地70余亩的乡村振兴产业园,并投资440余万元建成4家“微工厂”,让群众在家门口就业。(欧阳思伟)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