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档案
杜宏鉴,江西吉水县人,1915年5月5日生,1929年参加革命,1933年参加红军,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离休。先后任红六军团通讯员、警卫员、班长、副连长、指导员。抗战时期,杜宏鉴任八路军一二〇师三五九旅卫生部教导员。解放战争时期,杜宏鉴任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第二军卫生部政委。解放后,杜宏鉴任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建设第一师政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副部长等职。曾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以及二级红星功勋荣誉勋章等。
九江新闻网讯 11月23日下午,老红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原副部长杜宏鉴在九江逝世,享年106岁。
杜宏鉴14岁参加革命,19岁踏上长征路。从红六军团到三五九旅,从抗战到南下,从西北野战军到新疆建设兵团,部队到哪他战斗到哪,党叫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就如他的名字一样,一个赤子的拳拳初心,殷殷可“鉴”。
杜宏鉴生前在接受采访时对亲历的反“围剿”记忆犹新:第五次反“围剿”战斗中,杜宏鉴所在的部队转战湘赣苏区,几乎天天打仗。
“1934年初,我在红六军团十八师五十三团一营三连当通讯员。潞田战斗中,我们师将国民党七十七师一个团全部歼灭,还俘获了敌团长,缴获步枪400余支、机枪10挺和大批弹药及军用物资。”尽管时隔80多年,但杜宏鉴提起那一场胜利,言语中依然充满着兴奋与自豪。
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红军进行战略转移,主力部队8万余人开始了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不少人或许不知道,在此之前的两个月,一支特殊的部队按照中共中央的命令,已经秘密开拔。他们从中央苏区出发,先往南后往西隐蔽进入湘西,为中央红军战略大转移探路,这就是著名的红六军团。
“我现在还记得清清楚楚,那一天是1934年8月7日。当时,我随部队在永新打仗,突然接到命令,要进行战略转移。从阵地上撤下来后,我们的部队在萧克、王震的指挥下开始西征。”正是从这里出发,杜宏鉴一步步走上了漫漫长征路,直至最终到达陕北。
红六军团的指战员绝大部分是南方人,缺乏寒冷条件下行军作战的经验。出发时,因为天气正在转暖,大家已将棉装改成了夹衣。翻越雪山时,只能是脚穿草鞋、身穿单衣。还好,干粮袋里还有一些从当地老百姓那兑换来的生姜、辣椒。
那段经历惊心动魄。当部队接近海拔3900米雪线时,积雪越来越深。21岁的他只穿了一件单衣,披着一块生羊皮,冻得瑟瑟发抖,嘴里的一截皮带来回嚼了一天,实在咽不下去。他又从口袋里摸出了几个生辣椒嚼了起来,身上这才有了些许暖意。“我是嚼着辣椒和一截皮带,翻过玉龙雪山的。哈哈!” 杜宏鉴用爽朗的笑声消解着过去的苦难。
部队进入雪线后,想象不到的困难接踵而来,由于积雪很厚,突击队员手拄木棍在前面探路,后面同志踩着脚印跟进。如果不这样,一脚踩空,就会掉进万丈深渊。
“即使这样,不少战士还是不小心滑倒,掉进了大雪坑里越陷越深,眼看积雪就要把人吞没,大家急中生智,纷纷解下自己腿上的绑带,并把它们连接在一起,小心翼翼地把遇险的战友拽上来。”杜老有些伤感地说,人能救回来算好的,有的战士被雪埋了,一下就没了踪影,想救都救不到。
“为了让尽可能多的战士安全翻过雪山,军团首长命令部队,大家采取手拉手的办法往上攀登。萧克、王震等首长把自己的马让出来给重伤员骑,轻伤员就拽着马尾巴走,不让一个同志掉队。”杜老的思绪仿佛回到了当年那艰难的时刻。经过近一昼夜的顽强攀越,红军部队经受住了生与死的考验,最终战胜了玉龙大雪山,以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这支部队的英勇顽强。
对于曾经亲历长征的杜宏鉴来说,那段曾经经历了艰辛岁月的历史,大概是伴随着光荣并行,同时因为有着那段历史,让他见证了中国曾经的历史,他百岁之时,中国也已经成为了如今的繁华盛世。
杜老,走好!
(九江报业融媒记者 汪良红)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