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太雷:“寻我们将来永远的幸福”
张太雷像。新华社发
位于江苏省常州市清凉路的张太雷故居里,张太雷写给妻子陆静华的一封家书,引得参观者驻足沉思。家书写道:“我们现在离开是暂时的,是要想谋将来永远幸福,所以你我不必以为是一件可忧的事。我们应该在这时期中大家努力做,寻我们将来永远的幸福,这是一件何等快乐的事呵。”
张太雷,原名张曾让,1898年6月生,江苏武进人。1915年考入北京大学,同年冬转入天津北洋大学(现天津大学)法科学习。五四运动爆发后,张太雷积极投身其中,成为天津地区爱国运动的骨干之一。在李大钊影响下,张太雷开始接触和信仰马克思主义,并协助李大钊开展创建中国共产党的工作。1920年10月,张太雷和邓中夏等一起加入李大钊发起成立的北京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
从1921年春开始,张太雷先后赴苏联工作、学习,任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中国科书记、青年共产国际执委会委员等,多次陪同共产国际代表来中国会见陈独秀、李大钊等,参与筹建中国共产党。
1924年,张太雷按党的要求回国,担任团中央总书记,出席党的四大并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同时兼任中共广东区委委员、宣传部长等职。
1927年八七会议后,中央派张太雷到广东工作,担任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兼广东省委军委书记、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兼南方局军委委员。9月,张太雷到潮州汕头一带组织群众接应南昌起义军。11月,他到上海中共中央参加制定广州起义计划,下旬回到广州主持武装起义准备工作,组建了广州起义指挥机构——革命军事委员会,担任总指挥。
1927年12月11日凌晨,广州起义打响,经过几小时激战,起义军占领广州绝大部分市区,张太雷主持成立广州苏维埃政府,任代理主席、人民海陆军委员。
12月12日下午,敌人攻占了起义军的重要阵地。张太雷闻讯奔赴前线指挥战斗。途中遭敌人伏击,张太雷身中三弹,倒在插着红旗的敞篷汽车中,壮烈牺牲,年仅29岁。
“愿化作震碎旧世界惊雷”,张太雷用青春和热血实践了自己的誓言,他的精神也永远激励后人奋勇前行。
方志敏:“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
方志敏像。新华社发
方志敏2009年当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方志敏,1899年8月出生,江西弋阳人,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3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他激动地写道:“从此,我的一切,直到我的生命都交给党去了。”
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方志敏先后任国民党江西省党部执行委员兼农民部部长、中共江西区委工委书记、中共江西省委农民协会秘书长。1927年3月赴武汉,当选为中华全国农民协会临时委员会执行委员。
大革命失败后,方志敏组织农民武装,进行暴动准备,并与邵式平、黄道等人组织领导了赣东北弋阳、横峰地区农民起义,创建赣东北革命根据地,领导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10军。1930年起,先后任赣东北省、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红10军政治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中共闽浙赣省委书记。他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赣东北实际相结合,创造了一整套建党、建军和建立红色政权的经验,毛泽东称之为“方志敏式”的根据地。
1934年11月底,方志敏奉命率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北上,任红10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在皖南遭国民党军重兵围追堵截,艰苦奋战两月余,被7倍于己的敌军围困。他带领先头部队奋战脱险,但为接应后续部队,复入重围,终因寡不敌众,于1935年1月在江西玉山陇首村被俘。
在狱中,面对敌人的严刑和诱降,方志敏大义凛然,坚贞不屈。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方志敏用自己的心血写下了《可爱的中国》《清贫》《狱中纪实》等著名篇章。“我能舍弃一切,但是不能舍弃党,舍弃阶级,舍弃革命事业,我有一天生命,我就应该为它们工作一天!”“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
1935年8月6日,方志敏在江西南昌英勇就义,时年36岁。
“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如今,光明前途已成为现实,方志敏的不朽名句,仍激励后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韦拔群:“为人民的利益牺牲自己的一切”
韦拔群像。新华社发 韦拔群2009年当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韦拔群,1894年生,广西东兰人。早年就读于广西法政学堂。1916年初在贵州加入讨伐袁世凯的护国军,参加了护国战争。后进入贵州讲武堂学习,毕业后在黔军张毅部任参谋。
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1920年,韦拔群离开黔军,在广州参加“改造广西同志会”,并担任该会政治组副组长,积极投入讨伐旧桂系军阀陆荣廷的革命活动。
1921年9月,韦拔群返回家乡东兰县,从事农民革命运动。先后组织“改造东兰同志会”(后称农民自治会)和“国民自卫军”(后称农民自卫军),把农民运动和武装斗争逐渐结合起来。1923年夏指挥农民军三打东兰县城,揭开了右江农民武装斗争的序幕。
1925年初韦拔群入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结业后回东兰继续从事农民运动,主办农讲所,培养骨干,发展农会和农民武装,把农运推向右江地区。1926年领导成立东兰县革命委员会,任主任,同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仍在当地坚持武装斗争。
1929年12月,韦拔群参与领导百色起义,建立右江苏区,任右江苏维埃政府委员、中国工农红军第7军第3纵队司令员。
1930年10月,红7军集中在广西河池整编,把原来的3个纵队改编为3个师,韦拔群任第21师师长,率部留守右江苏区。他坚决服从党的决定,并把第21师1000多名精壮官兵补充到即将远征的两个主力师,表现出以全局利益为重的崇高品质。
红7军主力离开右江苏区后,韦拔群带领百余人留在右江地区。他发动群众,组织扩建部队,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游击斗争。他坚定地说:“革命者要不怕难,不怕死,坚决为人民的利益牺牲自己的一切。”
1932年10月19日凌晨,韦拔群被叛徒杀害于广西东兰赏茶洞,时年38岁。
邓小平曾为百色起义领导人、中国工农红军高级将领韦拔群题词,称赞他“不愧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英雄”。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