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让网络学习“变了味”?

近日,笔者下乡调研时发现,有的基层办公室电脑正播放网络教学课程,却没人观看。基层干部表示,工作太多忙不过来,网络学习时长被列入考核,达不到标准,考核就难以通过,挂机“刷学分”实是无奈之举。(11月2日 中国纪检监察报 )

网络学习所具备的内容丰富和灵活的学习方式,是解决基层干部学习渠道较窄、学习内容层次不高和学习时间散乱的有效途径。为何优势“众多”的网络学习,却在一些基层单位“变了味”,被基层干部“敷衍应付”“走过场”,本应学有所获,却成了挂机“刷学分”,该反思的难道只是基层干部吗?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学习时间更多是靠“挤”出来的。基层干部工作任务繁重,确实是学习时间不能保证的重要原因,但这并不是基层干部挂机“刷学分”的理由。挂机“刷学分”,虽然能让“学习”时长增加,但学习的收获还是“等于零”,表面上的“学有所长”,实则难掩“一无所获”,糊弄考核单位的同时,其实也糊弄了自己。严格说来,如此通过考核的方式,虽然有“无奈之举”,但终究对自己的成长进步和工作推动,难说是好事。

基层干部挂机“刷学分”的问题,固然与基层干部自身有关,但一些单位在考核基层干部网络学习方式上存在的问题,更值得重视和解决。网络学习的时长,确实可以反映出基层干部的学习情况,但也只能是部分反映,不应该成为考核基层干部学习是否达标的唯一标准。学习本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特别是对于基层干部来说,要检验其学习成效的好坏,应该把考核重点放在其实创新工作开展、服务群众等方面。

即使在网络学习上获得再多的学习积分,却不能结合实际、推动工作落实、让群众更满意,如此积分和学习实质上并无多大意义。能否通过考核,只看学习时长,搞“一刀切”,既不是科学的考核手段,更有违学习让人进步,要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初衷和目的,往重了说还有懒政、形式主义之嫌。

网络学习是干部教育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但要真正把网络学习所具备的优势,转化为基层干部主动学积极学的自觉,除了在教学设计上要提供“有质量”“有营养”“接地气”的学习内容外,在推动落实上更要通过积极引导、合理安排等,努力为基层干部营造氛围、创造条件,做好服务保障工作。特别是在考核督导上,更要考虑基层干部工作的特殊性,充分征求意见建议,尽量减轻和降低工学矛盾,争取让网络学习更符合基层干部“口味”、更适应基层干部“习惯”,让基层干部学的了、学得会、用得上。

网络学习之所在一些基层单位,出现课程“空放”、挂机“刷学分”,让基层干部“食不下”又“不敢弃”的现象,并不是网络学习自身“变了味”,也不是基层干部“有意见”。问题的根子,还是在形式主义禁而不绝,如果不能真正消除网络学习开展过程中,特别是考核环节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挂机“刷学分”的现象仍会“经常”出现。

白文福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