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天新闻丨江右时评:打好就业“组合拳”助毕业生精准就业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决策部署,抢抓就业工作冲刺关键期,教育部部署各地各高校于5月至8月开展2024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百日冲刺”行动。通过开展“就业促进周”等六大行动,精准拓展就业岗位,持续优化指导服务,引导帮助有就业意愿但尚未落实就业去向的毕业生积极求职,全力促进2024届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179万人,同比增加21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高校毕业生就业是重中之重,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旧严峻。如今,为缓解就业压力,国家及相关部门及时出手,进一步完善促进就业政策,拓宽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渠道,实施精准就业、就业创业促进行动,打造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短期来看,就业促进周、访企促岗、校园招聘等行动都将直接缓解就业压力,但从长远来看,就业周期短、考公考研热、“高裁生”等问题长期困扰高就毕业生群体,毕业生“求职难”与企业“招工难”并重,就业市场的矛盾并未得到根本性解决。因此,破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需多方合力打出“组合拳”,助力高校毕业生逐梦青春毕业季。

优化人才培养模式。随着新经济新业态的不断发展,家长和孩子早已不再单单满足于“上大学”这一目标,对于未来从事的职业及发展前景等有了更多考虑,这也就要求高校教育要从社会经济发展和学生主体诉求入手,以市场用人需求为导向,及时优化学科专业设置,更新完善学生知识结构,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可以通过定期开展意见反馈了解学生基本诉求,同时给予专业的就业指导和正规的就业实践,锻炼学生“走出校门”就能“上岗就业”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社会综合竞争力。

转变就业择业观念。有志者,事竟成。职业虽有分工不同,但无高低贵贱之分,高校毕业生在选择工作时切莫“眼高手低”,执着于所谓的“稳定”“优越”,没有一份工作是百分百的“铁饭碗”,再稳定的工作不认真对待,同样会面临淘汰,因此,高校毕业生要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合理设置就业预期,找准自己的职业定位和奋斗方向,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要全力以赴地投入到工作中,真正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

深入挖掘就业岗位。社会发展进步与时俱进,对不同岗位需求也随之改变,相关部门应主动出力,大力拓宽就业渠道。一方面,积极公共部门招录加速行动,积极开拓基层就业岗位,健全支持激励体系,稳定扩大国有企业及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招录,引导更多毕业生面向“特岗教师”“三支一扶”等基层就业。另一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毕业生创业,以更加灵活和自主的就业方式,挖掘新产业新模式的就业增长点。

做实做细就业服务。伴随就业新业态,越来越多个性化、多元化的就业需求层出不穷,一定程度上来讲,高校毕业生的选择的确随之增多,但要谨防“乱花迷人眼”,岗位需求增多的同时可能伴随冲动就业、盲目就业等问题,这就需要一方面,依托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做好就业岗位的互联共享和精准推送,实现供求双方的双向奔赴;另一方面,加强拓展线下就业岗位,教育部和高校之间有效互动,成立专班,组织高质量校企供需对接活动,足质足量开拓专业相关性强、人岗匹配度高的就业岗位,满足高校毕业生就业需求。(韩飞)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