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书院群星璀璨缔造“甲天下”盛景

“江西书院甲天下”,遍布赣鄱大地的书院滋养了一代又一代江西人,对江西古代的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回望赣鄱历史,在江西省群星璀璨的书院中,白鹿洞书院、象山书院、鹅湖书院、白鹭洲书院等,成为引领全国书院文化的翘楚,星罗棋布的书院在历史文化长河中熠熠生辉。

江西书院数量全国第一

据江西省地方志办编纂的《江西书院》统计,由唐至清,江西在历史上共创建书院1959所,占全国古代书院总比例的三分之一以上,居各省之首。在唐、五代、宋、元、明等朝代,始建数量一直名列全国第一。

据悉,宋代江西书院在数量上已初具规模,学制、学规已经发展得较为完备。就总体数量而言,两宋时全国共有书院651所,其中江西220所,占比超过三分之一。

发展至元代,江西书院数量一如前朝之盛,一路领跑。当时全国共有书院296所,其中江西有94所,所占比例亦超过三分之一,比居于第二位的浙江书院多出45所。明代共有江西书院322所,居全国之首。清代江西共创建书院668所,位居全国前列。

江西省内多所书院开天下之先

记者查阅史料获悉,书院之名起始于唐玄宗时期。唐大历五年(公元770年),江西观察处置使兼洪都刺史魏少游、江西观察幕府判官李泌将东晋时期罗文通讲学书舍,即当时的“云霄观”题额为“罗山书院”,表明江西当时已有“书院”之名。

据悉,江西最早从事教学活动的书院为高安市桂岩书院。据当地向导王颖介绍,桂岩书院由唐代教育家、国子监祭酒幸南容创办,是江西历史上第一所具有教育功能的私家书院,也是迄今为止所有史料记载中,中国最早具有学校性质的书院之一。

桂岩书院原址位于江西高安城北六十里桂岩,当时,幸南容曾任国子监祭酒的身份吸引了不少外地、外姓学子前来求学,一时之间,敞开大门的桂岩书院出现了四方学子云集的局面,往日少有王公贵族往来的高安、洪城,也呈现出车如流水马如龙的热闹场景。

在唐代,江西除了最早从事教学活动的书院——桂岩书院外,还建有景星书院,李渤读书堂、东佳书堂等12所书院。其中,九江德安县东佳书堂是中国书院史上最早拥有学田、订有教规、聚徒讲学的民办书院。五代时,江西共创建书院16所,其中华林书院鼓励女子读书,重视女子教育,为全国首创。

白鹿洞书院堪称古代“清华北大”

“君家白鹿洞,闻道亦生苔……”在九江市庐山五老峰南麓,古韵盎然的白鹿洞书院,静静屹立于时光深处。6月4日,记者踏入这处千年学府,只见在苍松翠柏的掩映下,书院内的御书阁、明伦堂、思贤台等古老建筑散发出历史的气息。任凭时光流转,白鹿洞书院仍然保留着最原汁原味的书院风貌,尽显古朴清幽。 

白鹿洞书院规模宏大,共有殿堂、祠宇、斋舍、楼阁等数十座,建筑面积达8000余平方米。不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在历史上享有“天下书院之首”“海内书院第一”的美誉。书院开创于中、晚唐,办国学于南唐,定名于北宋初年,振兴于南宋朱熹之手,绵延于元,隆盛于明清,是中国古代最负盛名的高等学府。

白鹿洞书院之所以在历史长河中有如此崇高的文化地位,与朱熹的推动密不可分。据白鹿洞书院管理委员会原副主任、江西省书院研究会秘书长郭宏达介绍:“朱熹订立的学规——《白鹿洞书院揭示》阐明了教育的目的,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要求,这些思想是在《论语》《孟子》中出现过的,朱熹把儒家思想的精髓汇集起来,最终以学规的方式传承下去。该学规被南宋朝廷认定为全国书院统一学规,并成为此后数百年学规的范本,影响深远。”

随着中国书院制向海外传播,该学规又东传朝鲜、日本。如今,日本兴让馆高等学校的校训,就是朱子教条。韩国的绍修书院等,也与白鹿洞书院多次互访交流。

白鹭洲书院促成庐陵文化

白鹭洲位于吉安城东面,赣江之中,草木葱茏,白鹭飞翔,与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句中“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所描绘的景致十分相似。唐宋以来,已将此洲名为白鹭洲。白鹭洲书院因建在此洲而得名,也因其优越的教育质量,培养出的大量人才,在教育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遍布在赣鄱大地上的众多书院,为培育人杰贤才提供了教化场所。吉安市博物馆副书记、白鹭洲书院负责人赖路明告诉记者:“该书院自宋代创建,数百年来,造就了大批人才,尤其以培养了一代民族英雄文天祥和邓光荐、刘辰翁等一批爱国志士而闻名天下。白鹭洲书院还促成了江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庐陵文化,使吉安成为‘文章节义之邦’的策源地。”如今,该书院还与白鹭洲中学长期合作,培训“书院小小讲解员”,为游客进行志愿服务讲解,既能传播庐陵文化,又可传承书院文化。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尽管白鹭洲书院曾经辉煌,也曾历经衰败,但其深蕴的书院文化依旧传承至今。数百年来,数不清的文人大师在这里传道授业,数不清的圣人学者从这里走向世界,向世界传递着百年学府耀眼璀璨的文化魅力。

鹅湖书院见证“千古一辩”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鹅湖书院,一座在鹅湖山下陪伴了铅山近千年的学府,无数学子曾在这里聆听先贤教诲。漫步在书院的青石板路上,莘莘学子的诵读声与儒学大师的千古雄辩之声交织,仿佛依然萦绕在耳畔。 

据鹅湖书院分管负责人叶正林介绍,南宋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五月,吕祖谦为调和朱熹理学与陆九渊、陆九龄心学之间的理论分歧,便邀请朱熹与陆氏兄弟在鹅湖寺相会,进行学术讨论,以期双方能兼取其长、会归于一。六月初,陆氏兄弟到达鹅湖寺,一场被载入史册的辩论会——“鹅湖之会”随之展开。

虽然“鹅湖之会”没有达成共识,但这种讲学的方式却开创了中国书院会讲的先河。朱熹与陆氏兄弟也没有因为理念不同而心生芥蒂、相互攻讦,而是用求同存异、互相包容的君子之风为后世学术讨论树立起不朽的典范。

随着朱熹理学被元、明、清三代奉为官方哲学,鹅湖书院也由此成为无数儒生士子心中的景仰之地。800多年来,鹅湖书院虽几经损毁,却始终文脉不断、屡废屡兴。

此外,贵溪象山书院是中国哲学“心学”起源地,也是南宋四大书院之一。该书院创始人为陆九渊及其弟子彭世昌。据清代学者李绂《陆子学谱》考证,象山精舍创办的五年中,受教育者数千人。陆九渊病逝后,陆学重臣袁甫将象山精舍迁建于贵溪城南山峰下,购置学田,并请赐额“象山书院”,久而久之,象山书院成为南宋宣传陆学的中心基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