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视频客户端讯 “我们水稻产量一年比一年高,哪怕是2022年江西最干旱的时候,我们粮食也没有减产,真得感谢灌区的供水服务。”看着田间热闹繁忙的景象,种粮大户凌继河笑着说:“现在是水稻播种高峰期,我们什么时候要水,水就什么时候到位,相信今年又是个丰收年。”
眼下,农民正抢抓时节打好今年农业生产的“第一仗”。作为农业大省、粮食大省,一大批新技术出现在田间地头,为江西农业生产插上科技翅膀,推动现代化农业高质量发展。
在德安县林泉灌区,村民吴祖棋拿出手机扫描智能用水终端设备上的二维码,接着打开自家田埂上的水阀门,管道里的水顺势涌入田间。30分钟后,待一亩良田“喝饱”了水,吴祖棋又扫码关上阀门。
“以前春灌高峰期,要守在放水口排队,等上两三天才能等到水来,现在手机扫一扫,立马就能放水浇田,非常便民。”吴祖棋竖起大拇指说到。
“现在种田相比以前真是省时省力又省钱,地里喝饱了水,粮食超产也有了底气。”看着滔滔清水涌入田间,种粮户蔡华感叹到,昔日全家上阵忙春灌的场面已成历史。因前景良好,蔡华又多承包了200亩农田种水稻。
德安县水利局农水股股长王小宝介绍,通过手机扫码,农户可直接控制用水阀门的开与关,并同步计算用水量和水价。原本一亩田根据用水量需支付近25元的水价,政府补贴四分之三的费用后,农户需支付的水费每亩不到7元。
为提高农田用水效率,增强农户节水意识,德安县通过铺设管道将农业用水送到近3万亩的田间地头。“结合智能用水终端设备,灌区将农田用水系数由过去的0.54提升到现在的0.8以上,年新增节水能力370万立方米。”王小宝说。
“新技术”带来的“新景象”在江西随处可见。灵坑水库灌区是井冈山市重要的中型灌区,以灵坑水库为骨干水源,分北干渠和南干渠,设计灌溉总面积2.08万亩。2023年1月,灵坑水库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总投资2268万元。
井冈山市水利局农水股股长唐明开介绍,灵坑水库灌区推广应用先进的灌区供水、管水技术,逐步建成良性运行的供水服务体系,“这离不开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的应用,通俗地说就是数字孪生平台。”
灵坑水库灌区搭建的数字孪生平台,让纵横交错的渠系有了“智慧大脑”,为农业灌溉用水“把脉定向”,提供精准有力的数据支撑,使灌区精准配水能力大幅提升。
“通过数字孪生平台汇集的来自‘一线’的各项数据,能够更加精准地计算出相应农作物的用水量、需水量,以及水库能够提供的供水量等信息,能够提前预判分析,更精准高效为农田灌溉提供服务。”唐明开表示。
据统计,目前,灵坑水库灌区渠道水和田间水利用系数均达到0.95,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9,改善灌溉面积0.77万亩,新增灌溉面积1.31万亩。
用好水的同时还得节约水,才能保证每亩农田都能有水喝、喝饱水。始建于60年代末的都昌县大港灌区投资1560万,通过主干渠道整治、分干渠管道改造、新建自嵌式贴坡生态护岸等方式,对原有的灌溉渠系进行改造,实现了各渠系供水通畅高效。
“大港灌区改造项目实施后,恢复灌溉面积约1.7万亩,达到设计灌溉面积6.5万亩,每年可节约灌溉用水909.06万m³,新增农业产值408万元,灌溉受益人口超16万人。”都昌县水利局水利工程服务股股长陈浩介绍。
江西省水利厅农水处相关负责人袁秀琪告诉记者,十四五期间,全省启动实施了100余处大中型灌区改造项目,实现了灌区用水调度与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有效缩短了灌溉周期,提高灌水效率,节省耕作劳力,有力促进了当地农业生产与农民增收,灌区作为粮食稳产高产的主力军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江西耕地灌溉面积为3280万亩,截至目前,全省314个大中型灌区均开始了春灌,已灌溉面积达1022万亩,灌水量超4亿立方米。
“科技的助力及配套设施的升级改造,催生了江西春灌方式、时间及内容的变化。”袁秀琪介绍,随着水稻栽种大面积铺开,春灌将持续至5月中下旬,省水利厅要求各地坚持“开源”与“节流”,提前谋划全力做好春灌保障工作。(记者 良保 盛彩玲)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