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步走来是喂是喂/往前走那么呀咿哟/跟着红军干革命……”近日,在激昂震撼的高唱中,进京参加“新时代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的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缓缓落下帷幕,全场观众为精彩的演出献上了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
《一个人的长征》获得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本次展演是该剧首次进京。该剧由知名剧作家盛和煜任编剧,国家一级导演、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张曼君任总导演,讲述了中央红军长征时期,赣南地区一个名叫“骡子”的青年马夫被苏区中央银行马队雇用,他赶的黑骡子在湘江战役中被炸死,破碎的箱子从黑骡子身上掉下,大量的黄金呈现在他眼前,可他坚守承诺,在红军战士拼死掩护下,携带黄金孤身突围,毅然踏上了追赶红军部队的感人故事。作品突出展现了“骡子”在不懈的“行走”和“追寻”中,不断进行精神攀升,最后用生命践行理想信仰的成长历程。
小剧种可以创作大作品。《一个人的长征》深邃而富有思辨意味,虽然主题庄严,但却表现得鲜活灵动。“这是一部富有喜感的红色寓言剧。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交融淬炼升华,朴实动人。”张曼君说。
在艺术表现上,全剧既保留赣南采茶戏传统的矮子步、扇子花、单水袖等原生态艺术特征,又守正创新,融合了多种艺术元素,丰富了赣南采茶戏的表现力。剧中使用的交响乐和民歌小调穿插对唱的表现形式新颖又和谐,让人眼前一亮。
小人物可以反映大主题。《一个人的长征》从小人物写起,有血有肉、烟火气满满的“骡子”让人忍俊不禁又肃然起敬。他集善良、憨直和坚韧、智慧于一身,带有草根人物在生活历练中的灵动与狡黠,为舞台增加了众多喜剧元素。
演出现场,观众有笑有泪、反响热烈,在轻松且富有喜剧感的情节中看到了“骡子”的信仰之光,跟随着他的漫漫征途,体会到人物的精神升华。“这部剧从一位马夫的视角切入,展现了真实淳朴的劳动人民形象,让角色格外可亲、可爱,希望能看到更多这样的优秀主旋律作品。”有观众表示。
小剧团可以诞生大演员。在戏中饰演男主角“骡子”的演员杨俊出生于江西瑞金,身为红军后代的他有着与生俱来的红色血脉。为了更真实地塑造好角色,杨俊和主创团队一起走遍赣南,进行了大量调研考察,锁定当年与主人公“骡子”身份相近的人物原型。由于在戏中成功扮演了“骡子”,杨俊获得第十七届文华表演奖。
在塑造“骡子”这个人物时,杨俊反复揣摩,不放过一个细节。比如,他该是怎么行走的,是不是有点含胸驼背?最终,当“骡子”的形象一点一滴捕捉成型时,杨俊对角色的呈现效果颇有信心:“我相信,‘骡子’在舞台的表演形象必将是真实而饱满的。”
社会生活是艺术创造的源泉。“‘骡子’代表的正是赣南这方水土滋养出来的苏区人民最本真的形象,简单地说就是‘不是我的东西,我不能拿’‘答应的事,就要做到’这一朴实价值观。”杨俊说,“骡子”其实一直都在身边。
《一个人的长征》在呈现上做了不少创新。比如首次运用了皮影道具,将皮影道具外化为黑骡子和红鬃马形象,再结合人的形体和身段实现人偶同台演绎。该剧还大量运用了月亮、星星、小树等道具物件来营造灵动的舞台时空。舞台上民乐小乐队的设置别开生面,既承担演奏职能又担任伴唱角色,还与演员、观众现场互动,进而推动剧情发展。
“我之前并没有接触过赣南采茶戏,但《一个人的长征》让我看到了这个剧种的独特魅力和蓬勃生命力。”演出结束后,观众意犹未尽,纷纷交流各自的感想。
中国戏曲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戏剧》原主编赓续华指出,《一个人的长征》既传达了信仰的力量,又有浓郁的烟火气。导演和编剧在创作时,选择了把观众放在首位,既有主题的提炼,又有情节的呈现。在她看来,红色是赣州最具标志性的特征,赣州有责任、有能力推出成功的红色题材大戏,期待这部戏能够通过市场化的方式走到更多观众的身边。(黄敬惟)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