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天新闻丨江右锐评:为基层减负,要“春风化雨”而非“矫枉过正”

近期因为安全生产大检查,负责安全生产的部门忙得团团转,中午食堂吃饭的时候抱怨“一下午打了六十多个电话,乡里六十几家单位挨个电话通知,同样的事说了六十多遍,嗓子都干冒烟了”。我问他“你们没有工作群吗”,他回答“这不基层减负么,有群,但是不让发表,明明做个表十分钟的活,硬是干了一下午”“晚上还得留在单位加班整理各种表格材料。”

为基层减负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同事的无奈,不仅仅是他个人的疲惫,更是基层工作中形式主义顽疾的冰山一角。为基层减负,原本旨在为一线工作人员卸下不必要的重担,让公共服务回归高效、人性化的本源。然而,如果“减负”仅仅停留在“矫枉就要过正”的层面,那它便只能如同一场虚幻的春雨,虽看似滋润,却未能渗透到真正干涸的土壤。

“一刀切”的禁令与机械执行的背后,隐藏着对基层实际需求的忽视。减负,不应是简单粗暴的“删减”,而是需要精细化管理和人性化考量的“优化”。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用一个问题来解决另一个更大的问题,可以治标却难以治本。基层工作亦是如此,过度的管制和僵化的执行,只会让负担以另一种形式悄然增长,反而扼杀了效率与创新的生机,深究之下,发现很多时候减少的只是一纸通知,而增加了无数重复的劳动。“点击即达”的沟通被一通通电话所取代,电话那头的那句:“兄弟,有点事需要说,你拿笔记一下”也多少透露着些许的无奈。这些怪象,着实是当前减负实践中的一大讽刺。

减负不能仅是数字游戏,不能只是表面上的工作群解散了,任务却以更繁复的形式再现。真正的减负,应当是工作流程的重构与优化,是让每一个基层工作者从繁琐中解脱,有更多空间去思考、去创新,让他们的每一滴汗水,都能浇灌出实实在在的成果。

这是一场需要大智慧与深切人文关怀的变革。它不仅仅关乎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更是一场对人性尊严与价值的重新审视。我们追求的不应仅仅是负担的减轻,更是工作内容的优化与个体价值的尊重。减负的本质,是让每一个基层工作者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创新、去服务,而非在“换汤不换药”的内耗中消耗自我。

我们应当成为那个倾听者,倾听基层的脉搏,感受他们的温度,从而设计出既顺应政策导向,又贴近基层实际需求的解决方案。在这一进程中,要让每一分努力都能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让每个基层工作者都能在服务与创新中找到自我价值的实现,而非在虚妄的减负“口号”中迷失方向。(吕超)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