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国际高考移民”关键要提高留学生招生标准

教育部近日发布通知,对国际学生进入中国高等院校本专科阶段学习的申请资格做出调整。通知要求,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即具有外国国籍的学生,以国际学生身份申请进入高等学校本专科阶段学习的,除符合学校的其他报名资格外,还须满足最近4年之内有在外国实际居住2年以上的记录。(相关报道见A7版)

我国是世界上第三大留学生输入国,但留学生的质量不尽如人意,其中“本土留学”“国际高考移民”等是舆论关注较多的话题。教育部对国际生申请我国高校政策做出调整,强化国际生的身份审核,目的之一是为了遏制“国际高考移民”,促进教育公平,并提高留学生教育质量。

根据教育部通知的规定,那些在国外出生、有外国护照但不在国外学习、生活的学生,要以国际生身份申请国内高校,就此路不通了。如果再出现这类问题,相关高校未对申请者进行严格的身份审核,属于违规招生。然而,一个中国学生如果找到中介机构,运作移民并在国外就读,再以国际生身份来申请国内高校,按照现有规定是行得通的。也就是说,此次教育部通知针对的学生群体,也只需到国外求学(实际居住)两年,就可满足身份要求。如何治理这类合法合规的“国际高考移民”,乃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申请学生一看就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但持有外国护照,本人在国外学校(有的是中国人举办的专门招中国人的学校)就读,完全符合国际生招生条件。如果参加中国高考,可能连上普通的一本院校也有困难,但以国际生身份,却可能考上北大、清华那样的名校……“国际高考移民”向我们呈现的,就是这样一种尴尬的场景,而究其原因,主要与国内高校的国际生招生标准有关。

一方面,国际生招生虽然不能和国内高考招生完全并轨,但应该执行大体相同或至少差不多的招生标准。现实中,正因为两者标准存在较大差距,有人就利用招生标准差距运作“国际高考移民”。另一方面,我国高校包括知名高校在招收国际生时,无法执行和招收国内学生一样的高标准,主要原因之一是对优秀国际生的吸引力不够,同时存在重视留学生数量从而降低招生标准的情况。这一局面如果不改变,将进一步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和形象。

针对教育部通知的要求,有网友提出,应该延长在国外学习、生活的年限要求,比如延长到6年,甚至要求申请者整个基础教育都在国外学习。笔者认为,这种单纯延长年限的要求并不合理,与开放高等教育资源的趋势不符,况且一个中国学生移民到国外后,申请就读中国高校也是其权利,不应一概否定。

如果我国高校招收国际生的标准和招收国内学生一样,培养标准也一样,还会有这么多“国际高考移民”吗?要遏制“国际高考移民”,既要严格申请者的身份审核,更重要的是必须提高留学生招生标准,从重视留学生招生数量转为重视留学生教育质量,并以此提高对优秀国际生的吸引力。

留学生教育是建设一流大学的重要内容,发展留学生教育,不能只追求规模而不重视质量。《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设立的高等教育发展目标是提高竞争力,去年教育部表示,要对留学生实行趋同化管理,将进一步完善招生、教学和考试考核标准,保障生源和培养质量,提高管理服务水平。落实趋同化管理,首先要求留学生和国内学生一视同仁,其次要真正重视人才培养质量,对所有学生都实行严格的培养管理,达不到培养要求就要退学淘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